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源日渐紧张、提倡集约利用的前提下,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影响下,我国的文化建筑综合体项目实践在近年达到了高潮。文化建筑综合体通过公共空间整合多种不同属性的文化职能建筑,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在大量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建设实践中,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设计师往往很难把握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与其所处的城市、所在的基地和其内部各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带来文化建筑综合体“体量过大”、“可达性差”、“无人问津”等消极结果。 因此,本文以文化建筑综合体的适宜性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借由三个问题,试图探求并寻找有效的使文化建筑综合体内外部相适宜的设计策略。 宏观层面上,研究将从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定位、规模和选址等角度切入,观察其“是否有效地匹配并整合了城市环境”,并解答“文化建筑综合体如何与城市环境相适宜”这一问题。 中观层面上,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中观基地环境涉及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公共活动功能、公共交通体系等方面,研究着眼于如何将综合体外部空间与这些要素平衡契合,试图找到使得“文化建筑综合体如何与基地环境相适宜”的设计方法。 微观层面上,文化建筑综合体需要达到内部各要素间的平衡,并在实际运营使用中创造良性循环。因此,研究从内部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使用过程出发,探讨综合体内部功能配置、空间组织和综合利用、使用运营模式以及用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自身空间与使用的适宜性影响。 最后,作者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实践检测,以广东湛江文化中心项目为例,基于项目真实设计思考与成果,检验文化建筑综合体的适宜性设计是否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