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其实现途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假设一个老师学富五车,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语言有效地传达给学生,那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腹经纶”,更要有高度的语言素养。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语言既有传授功能,又有示范功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影响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且还对学生社会交往语言的形成有示范作用。本研究以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中交往行为的规范基础、交往资质论、交往合理性和商谈伦理学;教学论中的交往教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梳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用课堂观察、现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建构。文章主要从学者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论述和教育教学现实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对比入手,提出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完善教师教育理论、丰富教学论理论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考察了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状况。关于教师教学语言研究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被确定下来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关于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零散而缺乏系统,多为经验的简单总结,研究不能有效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学实践。第三部分是通过调查数据呈现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重要性认识不够,备课备教学语言的意识不足;教学语言语速和语量不符合教学要求;有语言霸权和语言暴力倾向。第四部分是从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支持策略,提出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要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训练,应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提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二是准备策略,即教师备课要有准备语言的意识,要对教学语言进行谋划,精心设计导入语、评价语、过渡语和总结语;三是实施策略,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保持合理的语速和话语量;把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要巧用比喻,善用排比,通过对比、设问和反问的策略提高教学语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