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蛋白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优化密码子的表达载体,筛选稳定的高表达MIC-1的酵母菌株,探索MIC-1重组蛋白的纯化条件,并制备抗MIC-1多克隆抗体,为胰腺癌血清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及基因克隆技术自人胎盘组织中获得MIC-1 cDNA的全基因片段;通过PCR技术将MIC-1 cDNA基因片段5’端的7个毕赤酵母非偏好密码子定点突变为其同义优越密码子;构建pPIC9K-mtMIC-1表达载体,转染并在毕赤酵母GS115工程菌中表达MIC-1重组蛋白,通过G418抗性筛选稳定的MIC-1高表达菌株;研究不同表达条件对MIC-1重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和初步建立MIC-1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案及工艺;以纯化的重组MIC-1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MIC-1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克隆MIC-1 cDNA,并构建优化密码子的MIC-1重组蛋白表达载体;获得稳定的高表达重组蛋白毕赤酵母菌株,表达量约为30~50mg/L;初步建立了MIC-1重组蛋白中试发酵工艺;建立较完整的MIC-1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体系,纯化所得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达90%以上;获得抗MIC-1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抗体效价为1:128,000。结论:通过优化密码子的MIC-1重组蛋白表达载体,重组MIC-1毕赤酵母菌株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国际上其他单位该蛋白的表达水平;优化了发酵、表达和纯化工艺,重组蛋白纯度达90%以上;以纯化蛋白为抗原获得了高效价的抗MIC-1多克隆抗体。该项研究为MIC-1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其抗体的临床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GetaBank和KEGG和Dw等数据库中记录的20个物种187511个CDS的密码子碱基分布和各类真核生物H2A和H2B基因的分子数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以下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已经越来越多的从传统模式上转换到信息网络技术上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渐渐地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的焦点。
凭借高频谱利用率和抗多径干扰的优势,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发展领域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在无线通信传输系统中,实现数据业务和多媒体的高速率传输是最终目标
学位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信息承载平台,车辆Ad-hoc网络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通过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之间安全或非安全信息的交互,可为人们的出行
近几年3D电影频频上映,掀起了人们对3D视频的追逐狂潮。与3D视频相关的各种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源于实际的3D在线视频实时点播系统项目,主要实现基于高清硬
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是全世界妇女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临床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和宫颈非典型增生的主要病
本文探讨了创新和创新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挖掘了潜在的作用机制.创新投入具有外部性特征,正外部性主要体现为不同经济主体间源自发展活动的互动行为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