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远缘大豆杂交F<,4>、F<,5>、回交BCF<,3>、BCF<,4>代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2003和2004年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对地理远缘大豆杂交F4、F5和回交BCF3、BCF4的大豆株型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株型性状表现:株高这一性状在后代中表现更倾向于父本。F4的株高由美国品种作父本的组合高于中国品种作父本的组合。BCF3株高的遗传表现是用美国品种回交好于中国品种。   2、生理性状表现:从各组合看,正反交间叶绿素含量在F4代的遗传表现存在差异,认为其遗传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回交组合中,用美国品种作为回交亲本其回交后代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各回交组合的变异系数值都不大,为12%左右,这说明BCF3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已趋于稳定,此世代可进行选择。   3、产量性状性状表现:F4代由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大的中国品种作母本,其后代这两个性状的值也大。BCF3代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也是用中国品种作为回交亲本高于用美国品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作物,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棉花抗病育种工作以来,已经育成了大量的抗病品种。本试验选取了来自不同年代、不同省份的58份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供试品种进行表型性状、SSR和SSR&AFLP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以期为今后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