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和本质的特征,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此外,矛盾分析法是我们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显著的意义。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系统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妥善措施解决了革命中存在的矛盾。不仅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而且在理论上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矛盾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运用于中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系统阐述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对中国的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正确解决的方法。此外,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科学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多种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矛盾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运用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存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公平与效率以及经济与生态等矛盾进行了正确认知,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有效处理这些矛盾,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内部存在的党群关系以及国家统一等突出的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中国共产党运用矛盾分析法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的实际,根据风云变化的国际局势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妥善地处理了中国对外交往中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但是,一些人却以非科学的态度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致使这种科学的理论被曲解和滥用,丧失了本该具有的科学性和指导价值。此外,中国的具体实践经验也证明,只有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时,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够顺利的发展;反之,就会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陷入困境。所以,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