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恕是一项重要的积极品质,通过干预,使儿童顺利化解其内部和人际间矛盾冲突,能够改善儿童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同伴关系体现了儿童在群体中的客观处境,是儿童在日常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发展的一种相互协作、共同活动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与个体宽恕倾向的关系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此外,儿童的社交自我知觉和同伴信念会受到同伴互动经历的影响,这种自我——同伴表征不仅是儿童对其交往活动的主观评价,还会进一步影响儿童之后的行为倾向,积极评价自身与同伴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宽恕作为一种亲社会动机的转化,可能与儿童的自我——同伴表征相关,但尚未有研究直接进行探究。因此本研究以3~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进行修订,并采用修订后的儿童宽恕倾向问卷、社交自我知觉量表、同伴信念量表和同伴提名法分析并探讨了儿童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和不同宽恕倾向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社交自我知觉和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同伴关系与宽恕倾向间以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为中介的多重中介模型,进一步比较两个特定中介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修订后的儿童宽恕倾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儿童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以及宽恕倾向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3.在人口学变量方面,儿童的人际宽恕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的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及自我宽恕倾向均存在性别差异;儿童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不存在年级差异,而其同伴信念、自我宽恕、人际宽恕存在年级差异;非独生儿童的同伴信念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儿童,而两者在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宽恕倾向上没有差异。4.同伴关系对儿童不同宽恕倾向的主效应均显著,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信念在儿童人际宽恕倾向中主效应显著,且具有交互作用,而在自我宽恕倾向中两者没有交互作用,主效应也均不显著。5.儿童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自我宽恕倾向、人际宽恕倾向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且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与人际宽恕倾向的关联均大于其与自我宽恕倾向的关联。6.儿童同伴关系对人际宽恕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社交自我知觉、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人际宽恕倾向产生间接影响,且同伴信念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而社交自我知觉和同伴信念在儿童同伴关系与自我宽恕倾向的关系中没有中介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伴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儿童自我宽恕倾向,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信念在其中没有出现中介作用,这提示我们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究同伴关系影响自我宽恕倾向的内在机制。此外,社交自我知觉和同伴信念在同伴关系与人际宽恕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这提示我们积极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积极的自我社交知觉和同伴信念,对于提高儿童的人际宽恕倾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