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根据我们精心制作的词表分别对壮语和泰语的7516个词进行了调查。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把调查来的词输入数据库,结合汉借字的音韵地位和在汉语中的方音对应情况,利用数据库辅助判别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汉借词,分别对壮、泰语中各类汉借词的数量、构词方法、语义类别,汉借语素及出现频率,各音节汉借词的数量,壮语和泰语中相同的汉借词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通过数据来说明同一语支的壮语和泰语在不同的环境下和汉语接触过程中汉借词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进行了可能的说明。
论文对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做了较详尽的说明,通过对壮、泰共有的293例汉借词统计分析得出目前泰语中的常用汉借词大约有50%是来自壮泰民族在分化之前共同向汉语借用的那部分汉借词。剩下的50%基本都来自闽方言借词,并对这293例汉借词进行了壮、泰比照排列。尽管在壮语中和泰语中均为汉借词,但两者在所借音节数量,所借词的历史层次,所借词的语序,所借语素上均存在着差异。
从汉语对壮、泰语构词系统的影响的统计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壮语只是受到汉语的中度借用干扰,泰语受到汉语的轻度借用干扰。无论是壮语还是泰语,在汉语的影响下他们仍然保持着自身构词系统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