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I)催化剂的负载及应用和FDU-NHC/Pd(Ⅱ)在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发新型、高效的催化材料实现多相酸碱、金属以及不对称催化过程是目前和今后催化材料设计和催化反应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负载Au(Ⅰ)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在Conia-Ene反应中的应用。金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质成为多相及均相过程中许多化学转化的一个最好选择,对于Au(Ⅰ)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Au(Ⅰ)化合物催化的加成反应以其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等优点,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一席,以膦为配体的Au(Ⅰ)催化的Conia-Ene加成反应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传统Conia-Ene反应由于催化剂不可回收,产品易残留重金属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而将催化剂负载是解决传统Conia-Ene反应一系列缺点的有效途径。负载后的催化剂不仅具有反应条件适中、活性保持良好、贵金属消耗少等优点,而且可以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绿色化学的发展。本文首先将不同类型的材料(SBA-15、FDU、PEG-OMe)进行膦配体功能化,然后负载Au(Ⅰ)催化剂,从而制得几种不同的负载.Au(Ⅰ)催化剂,并利用Conia-Ene反应考察催化性能。研究发现PEG/Au(Ⅰ)催化剂不仅对Conia-Ene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可循环使用。反应体系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底物拓展,从分离收率方面来看和传统方法无异,下一步的底物拓展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第二部分为FDU-15负载卡宾配体络合醋酸钯制备成多相钯催化剂FDU-NHC/Pd(Ⅱ),并应用于Sonogashira偶联反应和芳基硼酸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中。该催化剂对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底物普适性很好,无论是对带有吸电子取代基还是供电子取代基的溴苯、碘苯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产率(45-98%),并且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10次;该催化剂对芳基硼酸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也具有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还在进一步优化当中。另外,通过运用XRD、N2吸附-脱附、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功能化后的FDU-15比较好的保持了原来的结构。
其他文献
股市中的高手大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有的擅长技术分析,能够抓住股市中上涨和下跌的波段,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有的喜欢炒新股,能够捕捉到新股上市后的机会;有的偏爱价值投资,对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反复操作,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还有的青睐重组股,充分利用国内股市退市制度不完善的特点,在重组股中淘到真金。    在波段中冲浪  姓名:赵小强  年龄:43岁  投资经历:16年  股市潮起潮落,每次准确随
本文主要研究了聚丙烯酸(酯)/聚乙二醇(PEG)/I-/13-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⑴制备新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
作为一种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吸附、分离、传感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中合成了一系列以羧酸为配位端基的开链冠醚桥连配体、咔唑桥连配体和以嘧啶为端基芴桥连的有机配体。研究了它们与过渡金属、主族金属的组装化学,得到了16例结构新颖的配位化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对部分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一、合成了以羧酸为配位端基的开链冠醚桥联柔性配体L1-L4,研
我2岁时,随爸妈从湖南来到北京。有人问我喜不喜欢北京,我说我喜欢北京的每一个地方。我在这座城市度过了绝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时至今日,路过很多地方时,都能找到自己在这座城市的一些记忆。  小时候,我家住在昌平,到市区上才艺课,单程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常常是我一边在后排座位上吃着我妈带的晚餐,一边随车子往前去。窗外是北京秋天特有的干枯色彩,树上的叶子要落了,余晖闪着光。  等所有光芒都消失了,我也就到
期刊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是以特定分子为模板分子,经过预组装,聚合交联固定,模板洗脱而产生与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上高度吻合并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
分子识别作为超分子体系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而阴离子因为其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化学医药、催化等领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关于阴离子的识别
RNA分子组成的生命系统之所以能够不断进化,源于RNA分子具有自我催化和储存信息的功能;DNA分子的结构比RNA更稳定,所以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逐渐被DNA分子替代,蛋白质代替了RNA的催化功能,由此可见核苷酸在生命起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本论文采用计算化学方法系统的研究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前驱物多组分组装过程及嘌呤核苷酸碱基损伤修复的理论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我们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氨基恶
金属膦酸盐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因此在催化、离子交换、质子导电、光化学、吸附、介孔/微孔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