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花夕拾》在文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自传文学写作的契约规范,将其纳入到自传文学的研究范畴中,会突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价值。自我是自传文学的中心,传主的自我意识显现决定了自传文学文本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朝花夕拾》所表现出来的鲁迅是怎样的形象。或者说,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心态过程,他渴望从中建构出怎样的一种自我。一般来讲,自传文学具有两种的叙述视角。一种是回忆时空中再现的“过去之我”,借助回忆机制将自我置于过往的时空当中,重新探寻成长的轨迹和价值。《朝花夕拾》就将回忆中的种种事物共同构成一组回忆镜像,将过往的时空定格在文本中,又使自我重新置于过去的某个区间,重新认定和建构自我形象。回忆书写是一种主体选择的过程,包含传主人格不断成长的建构,也是鲁迅内心自我结构化的过程。可以发现,《朝花夕拾》建构了多重的自我形象,其中包含有对童真自然的向往、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对封建传统的反叛,还有对新思想的开拓等诸多自我形象。自传文学的另一种叙述视角,即传主写作时候呈现出来的“现实之我”。“现实之我”掌握着叙述的话语权,对过去时态中自己如何做、如何想,都是由“现实之我”去衡量、判断和评价的,因此自传书写必然带有现实语境的思考。自传文学是同过去的对话。在文本中,混杂回忆叙述和现实话语两种话语形态,呈现出双重自我相互交错的叙述特点。此外,《朝花夕拾》的人和物都映衬作者自我的内心价值取向,他者对自我的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完成对自我建构的同时,鲁迅也追求一种自我的超越。在精神危机中,寻找反抗绝望的办法。最后,《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自传文学转型的成熟之作。既有对传统史传的继承,也开拓现代自传的发展路径。注重自传的文学性,强调童年经验,呈现出传主自我人格不断成熟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提供了自传文学写作的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