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A了去了”构式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了去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个构式,也是典型的表达极性程度义的构式,目前学界对表达极性程度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从构式视角对“A了去了”进行研究更是尚属首次,据此,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A了去了”构式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个方面:第一章,重点对“A了去了”构式的构件进行解析:变项A从形式上看,既可以选择单音节也可以选择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从意义上看,既有表积极意义的A也有表消极意义的A。常项“了前”是一个指出界变的形式标记,而“了后”则是一个纯语气词,主要作用是向受话人提供新信息。构式中的常项“去”则是一个程度副词,它的存在加深了整个构式表达的程度义。第二章,考察与“A了去了”相关的语义。本文认为“A了去了”的构式义是人或事物的相关属性或性质在量上达到某种极性程度。“A了去了”的构式义与其主要构成成分存在互动关系。此外,在具体语境中,“A了去了”构式也与其上下文存在复杂语义关系。第三章,探讨“A了去了”构式的整体性功能。句法功能上,“A了去了”构式主要作谓语,此外还可作补语、复句分句以及独立运用。语义功能上,“A了去了”构式侧重表达极性程度义和主观评价义。语用功能上,“A了去了”构式具有浓郁北方地域色彩,常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以及揭示比较项间的差异。第四章,结合“最大理据性原则”考察“A了去了”构式原型。本文认为“A了去了”的构式原型即为“V了去了”。在其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语言的隐喻机制、主观化机制以及类推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章,重点考察了“A了去了”与“A得多了”间的异同点。研究表明,这两个构式在差比范畴的表达、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源领域以及涉及的比较项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从二语教学的角度为“A了去了”构式的教学与习得提出了些许建议。纵观本文的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1)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进入“A了去了”构式中的变项形容词A进行了重新考察;(2)结合最大理据性原则考察了“A了去了”构式原型,并对其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揭示。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病率不断增加,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糖尿病地图(Diabetes Atlas)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从2010年的4315万剧增至2013
进入21世纪以来,工作家庭平衡日益成为国内外组织和员工关注的焦点,而国内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实证研究却并不多见。本研究以江苏省343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6.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勇”与“仁”、“知”并列为儒家“三达德”,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观念之一,寄托了儒家的人格理想。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勇”代表着坚毅不拔
研究背景危重患者的疼痛普遍存在。多数危重患者对入住ICU期间的经历存在不良记忆,其中各种操作引起疼痛是主要不良记忆之一。一些常规护理措施如拔除引流管、伤口护理、深呼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现有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以期为初中一线英语教师找到英语写作教学的新的方法,扭转目前“教师教学难,批改作文难,学生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新的环境下,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新老农民工的交替展现了两代农民工之间生活和奋斗目标的转变。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制度下,他们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化学教育更加重视探究实验教学,有关探究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本试验采用“饥饿-复饲”试验模型,选用4只泌乳奶山羊(DIM=210+10d),按照4×4拉丁方设计,试验羊只禁饲24小时后静脉灌注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9小时,氨基酸混合液中梯度缺失Lys,灌
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功,市场化带来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给我们这些关注政府改革的研究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在政府管理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越来越倾
学校的校风是由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和组织风气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校风建设是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