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普遍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汇”,但有研究发现植物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排放甲烷,目前有关植物甲烷排放还存在争议,故探讨植物甲烷排放对了解植物对温室气体的“源”或“汇”功能有重要意义.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尤其是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植物是否排放甲烷将直接影响中亚热带地区乃至全球的甲烷排放清单。本文选择中亚热带地区(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湿地等)60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植物叶片和整株植物的甲烷排放,同时探讨甲烷排放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温(12~18℃)条件下,60种植物中22种植物的叶片不排放或微弱排放甲烷,38种植物叶片的甲烷排放速率介于0.10~0.73ngCH4·g-1DW·h-1;且有氧环境下植物叶片甲烷排放速率在不同科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其大小顺序为:豆科>木兰科>樟科=桑科>壳斗科;灌木叶片甲烷排放速率略高于乔木,水生植物高于陆生植物,针叶树种略高于阔叶树种,但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40℃下植物叶片的甲烷排放速率最高达2.46 ngCH4·g-1DW·h-1。对于整株植物,大部分甲烷排放速率呈现为负值.光照、紫外辐射、温度以及机械损伤等是植物离体叶片甲烷排放的重要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