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帝视观察用内窥镜(Disposcope endoscope,帝视镜)与纤维支气管镜(Fiber Bronchoscopy,纤支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胸科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级或II级、无预测困难气道因素、拟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eft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左侧双腔管)实施肺隔离术的成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帝视内窥镜辅助下双腔管插管(帝视镜组,25例)和纤支镜辅助下双腔管插管(纤支镜组,25例)。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后2min(插管前即刻,T1)、声门显露即刻(T2)、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3)、气管插管后1min(T4)、气管插管后3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压乘积(RPP)及观察期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HRmax、HRmin、MAPmax、MAPmin);记录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送管困难情况及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并记录环杓关节脱位、咽痛、声嘶、牙齿脱落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纤支镜组相比,帝视镜组插管时间短,送管困难发生率低(P<0.05)。纤支镜组首次插管成功率100%,帝视镜组首次插管成功率88%,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基础值比较,两组HR、MAP、RPP在T1、T2时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HR在T3、T4、T5时显著升高(P<0.05)。两组MAP在T3、T4时显著升高(P<0.05)。帝视镜组的RPP在T4时明显升高,纤支镜组RPP在T4、T5时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帝视镜组在T3、T4时的HR明显低于纤支镜组(P<0.05),在T4、T5时的MAP显著低于纤支镜组(P<0.001),在T3、T4、T5时的RPP低于纤支镜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帝视镜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纤支镜组(P<0.05),术后声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环杓关节脱位及牙齿脱落。结论与纤支镜相比,帝视镜辅助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时间缩短,送管困难发生率低,并能显著减轻气管插管相关性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