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汉语动物成语英译忠实度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讲的忠实度是指在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中对原文文化的传真,即指在目标文本中,对原文文化的忠实和再现。因此,本文所讲的忠实度对文化的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正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同时也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汉语的翻译活动同时面临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艰巨任务和挑战。汉语动物成语占有一定的数量,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因此,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应该以传播文化为主要目的,在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中,实现对原文文化的忠实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正是在上述情形下,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汉语动物成语英译的忠实度,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影响忠实度的因素及其对策。 从维梅尔的“目的论”看,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选择翻译策略。但是诺德的忠实原则和贾斯塔·霍尔兹一曼塔利的理论,作为维梅尔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译者要忠实于原文,并要尽量使原文被读者接受。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影响汉语动物成语英译忠实度的因素主要有翻译目的,翻译纲要和原文的性质三个方面。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影响忠实度的核心因素。翻译纲要与翻译参与者,翻译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有关,它对于策略的选择及忠实度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虽然,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原文只是信息地提供者,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在原文中选取所需要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文就不重要,原文的性质也同样影响着翻译的过程,策略的选择及忠实度的实现。 在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中,无论译者使用何种理论,文化因素都是存在的。从翻译目的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影响忠实度的实现。汉语动物成语的英译中存在太多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都是影响忠实度的重要因素。 在汉语动物成语英译中,从目的论的角度,为了达到目的的同时,实现对原文文化的忠实,译者应当注意既不要过分强调对原文文化的忠实,也不要过分强调目标文本的可接受性,而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就策略和方法方面,必要时译者可以组合使用多种策略或方法。 总之,忠实度的实现,对于文化的传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汉语动物成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在实现翻译目的同时,尽量实现对于原文文化的忠实。
其他文献
在1978年Brown和Levinson提出礼貌原则之后,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对关于人们对话中礼貌现象的研究已经渐趋完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不礼貌现象也大量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也比较落后,畜牧产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不能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俗语说“病从口入”,一些养殖企业和小型零星散养户
期刊
提到美籍华裔女作家马严君玲(1937-),很多国内读者还不是很熟悉。因为她在成名作自传《落叶归根》出版之前,还不是一个专业作家。但是,《落叶归根》自1999年在美国出版后十分热
塞穆尔·塞尔文(1923-1994)是当代著名的特立尼达移民作家之一,与维·苏·奈保尔,乔治·拉明和奥斯丁·克拉克并称为“加勒比文学之父,曾于1955年和1968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奖。他生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根据自己两次去印度旅行的经历创作而成。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福斯特最著名同时也是最难解读的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