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负债行为及其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股股东的普遍存在及其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是近年来公司金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有鉴于中国私营企业普遍的家族化经营,研究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控股股东的家族股东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融资安排来保持在上市公司中的控制地位,这种基于控制权考虑的融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经济后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以2001-2004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在控制了相关制度性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控制权框架内,对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效应和破产监督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非家族企业相比我国家族企业倾向于采用更高的负债率,这主要是由于受负债融资的股权非稀释效应的激励;就家族企业全样本而言,家族持股比例与负债水平的关系不显著,进一步按持股比例的不同区间将家族企业划分为多个子样本进行检验,均发现家族持股比例与负债水平负相关,而且家族持股比例位于20%~30%的家族企业负债率显著高于其他家族企业。负债的以上两种效应都得到了实证结论的支持:股权非稀释效应激励家族控制能力较弱的公司采用较高的负债率以集中投票权;破产监督效应迫使家族控制能力较强的公司采用较低的负债水平以规避破产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基于控制权考虑的家族企业负债融资行为的投资效应。实证结论显示债务融资无一例外地放大了所有家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负债的治理作用不明显,绝大部分家族企业在融入风险性负债资金后都选择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家族处于相对控制权地位的上市公司,其负债融资规模、短期负债和银行信贷的投资放大效应更严重;而基于声誉与个人信任的商业信用对家族企业过度投资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基于控制权考虑的家族企业负债行为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对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及家族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管应从强化家族股东信息披露、加强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入手,以提高家族企业经营透明度和减少控制权私有收益,引导家族上市公司科学进行投融资决策,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逐步演变为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当互联网出现后,信息交流的效率更是获得几何
随着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校企业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高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在深沪港通过直接或借壳上市的高校科技企业已近40
今年,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十一五”规划中全面实施以提升新农村模式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本文在此大环境下,以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高新技术公司是市场创新的主力军,无形资产又是高新技术公司创新的重要表现,其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成了高新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高新技术公司以无形资产为主的创
国内电信企业形成了以“中国电信”等5家基础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格局,企业在成本、质量、产品上也基本趋于同化。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中国电信从2001年进行了“企业改制上市”、“
关于洪子诚先生,我一直想谈一谈内心真实的想法,却又总是举棋不定洪子诚先生以治中国当代文学史著称,数十年来,始终心无旁骛地潜心于研究,以一系列专著,奠定了声名显赫的地位
期刊
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检验时等效养护龄期的确定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各地气候、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地取成熟度达到600℃?d时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