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安徽省巢湖市中庙镇地区的中庙进行的信仰探究,以传说的视角来建构庙宇的信仰与历史。该庙宇在当地经历过多次的毁坏与修葺,庙志等文献尽毁。另外,历代地方志中将当地的中庙与焦姥庙两座庙宇混淆,当地的民众竟也如此。庙志毁了,无法看到历史记载,但流传在人们口头的民间传说却毁不了,更没有中断过。本文也主要抓住传说这一点与文献记载相比较,来重构中庙的信仰发展与历史脉络。传说中,中庙当地最早神灵是焦姥。传说在西晋时期,焦姥舍身救人,朝廷为了表彰她,敕建了焦姥庙。后碧霞元君信仰传入,与焦姥信仰一同受到当地民众的信奉。但在发展过程中,碧霞元君渐渐超越焦姥,被民众赐予“圣姥娘娘”称号,成为当地主神。清时,佛教神灵的传入也给当地的信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观音传说就在当地流传盛广。中庙民众的心目中,圣姥娘娘才是他们一直的主神,围绕她的显灵的传说也是最多的。另外,文章也解决了这样两个问题:民众把焦姥、碧霞元君、观音娘娘混淆的原因和焦姥庙与中庙混淆的原因。这对当地从最初的焦姥信仰到碧霞元君信仰再到多神信仰的发展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与比较文献资料方法,理出了一条变迁路线:焦姥——碧霞元君——多神信仰。解决的两个问题得到解答:首先,中庙现今民众的主信仰是圣姥娘娘,民众很容易把关于焦姥、观音的传说都附会到他们的“圣姥娘娘”身上。特别是在显灵传说中,更是如此,这样自然会混淆焦姥、圣姥、观音三女神。于是,概称她们为“娘娘”。其次,焦姥庙在巢湖湖心岛姥山上,而中庙在巢湖西岸边凤凰矶上,两者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焦姥庙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如中庙。所以焦姥庙在当地的声名远低于中庙,由于焦姥庙历史传说的悠久,当地民众会自觉地把属于焦姥庙的历史与传说转嫁到中庙身上来增加中庙的历史神秘感,以吸引更多的信众。这样就出现了民众对焦姥庙与中庙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