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以及炼油企业渣油掺炼比例升高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催化裂化油浆。目前外甩油浆主要作为低附加值的燃料油调和组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催化裂化油浆组成上的特点使之可以经过开发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油浆进行组分分离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溶剂抽提的方法,以大庆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选取合适的抽提剂对油浆进行抽提分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以及炼油企业渣油掺炼比例升高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催化裂化油浆。目前外甩油浆主要作为低附加值的燃料油调和组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催化裂化油浆组成上的特点使之可以经过开发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油浆进行组分分离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溶剂抽提的方法,以大庆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选取合适的抽提剂对油浆进行抽提分离。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包括抽提温度、剂油比、抽提时间等对溶剂抽提油浆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多项式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确定最优的操作参数为:抽提温度为61.3℃、剂油比为3.3,抽提时间为35min,抽提率为(62.6±0.5)%,抽出油芳烃含量为(75.8±0.5)%。本文同时进行了复合溶剂抽提研究。采用反抽提剂与N,N-二甲基甲酰胺复配对油浆进行抽提,同样使用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为62.8℃、剂油比为3.2,抽提时间为35min,复配比为2.3,抽提率为(58.5±0.5)%,抽出油芳烃含量为(80.9±0.5)%。与单溶剂抽提相比,虽然抽出油收率有所下降,但抽出油的质量得到改善。采用红外、GC-MS、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催化裂化油浆、抽余油和抽出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余油中甲基、亚甲基等官能团增多,芳烃化合物特征峰减弱,饱和度增大,抽出油则相反,芳香性增强;催化裂化油浆和抽出油中均含有杂原子吸收峰,主要形式为噻吩、胺、酚等;催化裂化油浆、抽余油和抽出油中均检测到数百种物质,包括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和杂原子化合物等,抽余油中烷烃和环烷烃多而抽出油中的芳烃含量高,三者中的杂原子化合物主要为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抽余油中含有大量烷基长链,芳碳率降低,抽出油的芳碳率升高,而抽出油中Hβ相对较高是由于抽出油的芳环上含有脂肪性长链所致。
其他文献
发酵行业、造纸行业、矿石开采、金属表面处理和加工等行业和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酸性含盐废水,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膜分离法具有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可以实现酸与金属盐的分离回收,可被用于酸性废水处理。以聚酰胺化学结构为分离层的传统反渗透和纳滤膜因其化学结构本质上的缺点而导致酸碱稳定性不好、抗氧化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含酸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聚磺酰胺是一种以磺酰胺键联结的高分子,其特定的磺酰胺键使得
S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阶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总体呈现“整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特征,持续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渗流场进行描述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重构方案。为了达到明确目标油田各个开发阶段波及和驱油特征的目的,从一维、二维、三维三个维度展开物理模拟室内实验。分别考虑平面波及系数和纵向波及系数的渗流特征和静态特征,推导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之一,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及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CO2的分离是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气净化的一个重要工业过程,CO2分离技术及有效捕获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易放大、操作简便、投资和运营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因此被看作是一种绿色且经济可行的替代方法,极具应用前景。但是气体分离膜材料普遍受到渗透性和选择性间“trade-off”
在过渡金属催化剂中,钯催化剂因独特的配位性质和卓越的催化性能,对交叉偶联、脱氢等反应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催化性能,开发高效可循环的多相钯催化剂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纳米碳材料价廉易得,具有优异的结构和性能,是制备多相钯催化剂的优质载体材料。然而,传统碳材料负载的钯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的纳米钯/碳多相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鉴于载体的形貌结构和电子性
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需求量的与日俱增,国内油气供需关系产生了巨大缺口,寻找并开发油气资源已日趋紧迫。石油勘探开发已迈向深层油藏、超深层油藏、复杂地层油藏以及海洋油藏,使得石油勘探和钻井开采的难度不断增大。等井径钻井技术可以实现无径损钻井,是实现深井和超深井的技术保障,也是钻井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等井径钻井技术的核心是等井径膨胀管技术,而管材的本构及其膨胀成形理论是发展等井径膨胀管技术的理论基础。本文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充放循环次数多、环境友好、使用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然而,传统商业化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主要以石墨为负极,其相对理论比容量(372 m Ah g-1)较低,迫切需要研发高比容量负极材料,以进一步提升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碳材料是一类重要的锂电负极材料,其结构和性能与其原料紧密相关。重质油作为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产量巨大,主要由长链碳氢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组成,其含碳
随着世界范围内原油资源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加剧,在石油炼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催化裂化工艺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和人们对清洁油品的需求都促使着催化裂化工艺被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重油中的芳烃含量很高,尤其是挥发性和生物毒性都很大的稠环芳烃对环境有着很大危害。通过催化裂化工艺处理重油,不仅可以消耗掉部分稠环芳烃,减少污染;还可以副产一定的芳烃资源,增加炼厂效益。Y型分子筛作为催化裂化中的核心
油煤浆是煤/重油浆态床加氢共炼的原料,作为一种固液分散体系,其稳定性下降会导致大量固体颗粒沉积与堵塞管道,影响油煤浆的储存、输送及反应,提高油煤浆的稳定性是煤/重油浆态床加氢共炼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本论文以固含量为稳定性评价指标,以干基无灰煤转化率及轻油收率为反应性能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添加剂类型及加入量对不同类型油煤浆稳定性及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XRD及粒径分析等表征
煤-油共炼是一种煤和重油共处理生产轻质油品的工艺过程,该工艺在我国煤炭清洁利用中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其反应机理还不完善,有很多实验现象难以从现有的反应机理去解释,另外,产物半焦的性质差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探索生产优质半焦的工艺条件,本文对影响煤-油共炼反应的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在维持30%左右液体产率的同时,降低半焦的硫含量。研究不仅可以为工业生产过程中改善半焦的性质提供理论参考,还能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功能性(抗滑性、排水性、降噪性等)越来越受到重视。透水路面因具有排水功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但其特殊的开级配结构要求所用沥青须具备高粘结性、抗剥落及抗车辙等特性。本论文提出以不同黏弹性能的橡胶沥青为主体,复配不同掺量SBS制备橡胶沥青基透水路面专用沥青并进行了性能研究。论文从135°C黏度及黏弹变化趋势出发,研究了橡胶沥青的溶胀及降解规律;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