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icroBCA法对三种材料表面固定的Fn分子进行定量表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需满足的最基本要求。从材料表面与生物内环境相互作用调控的角度,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改性是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的关键。表面生物化是近年研究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此方法不会影响材料的本体性能,可基本保持所固定的生物分子的活性。对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表面进行活性及量化表征,可更深入地了解蛋白质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材料表面修饰等研究。本文主要通过MicroBCA法对Fn蛋白修饰的石英玻璃、纯钛薄膜、氧化钛薄膜表面进行定量表征,并结合目前应用广泛的FTIR, XPS、QCM等手段对其进行跟踪分析。以期为探寻不同接枝形式对蛋白接枝量的变化情况,寻求最适接枝方式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服务于实际应用领域。(1)对于稳定性较好的石英玻璃样品,经过化学清洗、多聚赖氨酸化、共价固定Fn多步处理后,采用MicroBCA检测手段检测,结果显示石英玻璃表面涂覆多聚赖氨酸后接枝Fn的固定量为308±14ng/cm2。同时还使用XPS全谱及C/N/O高分辨、水接触角、酸性橙Ⅱ等手段对每一阶段处理样品进行了定性或定量表征,了解了各步处理样品表面的特性变化情况。(2)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在石英玻璃表面沉积制得了纯钛薄膜。经过碱活化、多聚赖氨酸化或硅烷化两种固定形式,将Fn分子共价固定在纯钛表面。采用MicroBCA法对石英基底纯钛薄膜表面的Fn蛋白进行定量,结果显示以多聚赖氨酸形式接枝Fn的固定量为311±16ng/cm2,以硅烷化形式接枝的Fn蛋白分子在钛薄膜表面的固定量约为767ng/cm2。此外还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QCM检测与其作了比较,两种手段得到的Fn的固定量极为接近,可以说明所测得样品表面固定的Fn的量具有一定准确性。实验中还通过水接触角、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PS等分析证实了各步处理的样品表面的特性变化情况。(3)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在石英玻片表面沉积制得氧化钛薄膜。MicroBCA法检测到石英基底氧化钛薄膜表面以多聚赖氨酸形式接枝Fn的固定量为386±6ng/cm2。同样还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水接触角及酸性橙反应等检测表征了各步处理后表面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证实了经过本文的特殊处理后,可以将Fn分子更有效地共价固定到氧化钛表面。(4) MicroBCA检测结果说明共价固定Fn的不同材料表面会对其固定的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本文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接枝蛋白手段也会影响蛋白的接枝量。(5)本文在不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而从改变基底的角度减小或消除干扰所造成的假阳性值,使得固定化蛋白定量结果稳定且可靠。但此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后续有待科研工作者进一步进行研究及优化。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石英玻璃、纯钛薄膜、氧化钛薄膜材料表面修饰的蛋白分子进行了量化研究,通过QCM和MicroBCA两种方法对材料表面蛋白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验结果,为生物材料表面生物化修饰与改性研究中生物大分子的定量表征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其他文献
在酸性介质中采用缓蚀剂抑制金属腐蚀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三唑类有机化合物对各类金属在酸性介质中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且具有适用酸性腐蚀介质浓度范围大、使用温度范围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