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拉·豪1983年出生于香港,幼年移居英国。中英混血诗人,学者,编辑。她于2015年出版的首部诗集《玉环》荣膺T.S.艾略特诗歌奖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新晋作家奖,并入围谢默斯·希尼中心诗歌奖和“前进诗歌奖”最佳诗集奖短名单。诗集《玉环》通过讲述诗人香港寻根之旅来探索中英文化血液的融合与承继。其诗以惊人的优美和精湛技艺跨越了不同文化、语言、风俗的距离与人际鸿沟,并借助其自身的跨文化背景,萨拉·豪大胆地揭示出性别与不公正、环境、地域与身份等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化身份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语言哲学,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旨在研究作为一名女性混血移民,诗人如何在面对多元文化冲突和性别身份危机时,运用女性写作、身份认同、艺术等策略来反思和对抗以二元论为基础衍生出各种不平等结构的父权文化,进而探求在多元化社会和人与自然一体的世界中多重身份的整合建构。论文第一章主要从身份表达和民族文化失根等角度来追寻诗人产生身份危机的根源和表现。诗人对语言表意能力的怀疑以及对被男权控制和影响的话语极度不信任,导致其在探索和寻求身份表达时受到严重的阻碍。此外,诗人对母亲因女性身份从小被弃的事实耿耿于怀,加上混血移民身份在欧洲白人文化中受到的冲击使其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惑和焦虑。另外,在香港生活的童年记忆于潜意识中时时浮起,促使诗人踏上寻根之旅。论文第二章探讨诗人从人类社会和非人类世界中获得身份认同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诗人身份构建的影响。在与母亲的身份认同和对抗中,诗人获得民族文化身份的启蒙以及独立人格的养成。在与中国同胞的接触中产生了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与自然物的认同和梳离中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在自然中的定位,拓展了自我意识,并发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主体性和价值和自然界一样长期受到抑制和丧失的关联和根本原由。论文第三章论述诗人在诗集中重寻丢失的中国文化之根以及为构建整合多元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策略。诗人通过追溯中华历史和个人历史,反思中国文化的劣根,以及融合中西文化等手段完成其民族文化身份的整合构建;通过女性书写对抗男性话语,试图实现语言、艺术和物质世界的流动性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和拓展语言表达的疆界等策略来实现性别身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