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文学批评的主体性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通过对处于特定时代的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研究,揭示出他在评点作品时体现出来的主体性特征。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金圣叹 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的思想明显受到晚明狂放思潮的影响,个性狂放不羁,蔑视外在权威。这为他论及文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提供了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 第二部分:创作主体论 金圣叹对作家主体性的揭示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传》的评点中。他分析了史传作品和小说创作的不同,认为小说等文学作品强调虚构,注重主观创造性,这就为作家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他从小说家生活体验、艺术思维、艺术传达等方面论述了作家的主体性。 第三部分:文学批评家的读者立场 金圣叹是一个批评家,但他首先是一个读者,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强调读者主体性的发挥对作品意义阐释的巨大作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深层的心理体验和理性判断,充分发挥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阐释作品。 第四部分:文学批评家角色的主体意识 作为一个个性极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评点带有极强的主观个人色彩,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主体意识:侧重俗文学的批评意向,凸现主体心灵的情感表现,精辟入里的理性分析和理论建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受国内外建筑界非常重视“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影响.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90年代涌现出大量历史题材的小说,它们从个人化、民间化视角切入,采用更新的语言和结构形式,创作主体对历史的想象与虚设成为书写历史的源泉,从而凸显了历史的偶然性、个人性,反对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当下性比较突出的一位作家,既关注当下的现实和社会,也关注当下的文学潮流。从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看,其创作从整体上呈现着两个阶段性特征,即以关注商州
研究萧红作品所展现的东北地方文化风情,是对萧红创作风格的一种探讨,也是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风情的一种回顾,更是对当代东北人的一种启发.本文从家园意识、生命形态
卫慧、棉棉都出生于七十年代,她们在文学创作中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另类"味.她们的作品大都符合年轻读者的阅读口味,也为读者和评论界带来了曾未有过的刺激以及新的尝试,因
王献唐先生是我国着名的金石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曾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为近现代山东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业绩被后人所敬仰。  纵观先辈学者对献唐先生学术的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物欲时代的生命体验——焦虑的显现、缘起和超越,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刘继明小说的内容,第三部分则是小说形式研究.焦虑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心
《大乘无量寿经》是印度大乘佛教佛经典之一,内容叙述的是无量寿决定王如来所说陁罗尼及其功德。通过对已出版敦煌文献的调查,《大乘无量寿经》汉文写本在《俄藏敦煌文献》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