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高低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银行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国外起步较早,但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对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不尽相同,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层次分析法(AHP)、神经网络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博弈论、灰色系统评价法、蛛网模型方法等。但是将粗糙集与模糊集相结合来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文献还不多见。粗糙集理论在处理数据时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且能消除冗余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对非确定性问题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将两者的优点有机结合,建立粗糙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在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方法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且更加符合实际的方法。由于粗糙集具有指标约简的优势,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多种因素,建立了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一些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甚至有些指标是冗余的情况,本文首先利用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理论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约简;然后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客观定权法,基于数据得到权重,消除了过去常用定权方法具有的主观性,并且利用粗糙集理论确定两级指标权重,推广了常见文献中利用粗糙集确定一级指标权重的情况;最后,基于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通常具有模糊性,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必要性,总结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说明利用粗糙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2章,首先说明了商业银行作为多种企业类型中的一种,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其次,介绍了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概念与相关理论;最后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引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第3章,基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后面进行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4章,首先对目前常用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和评价,然后基于粗糙集的基本思想、属性约简理论和客观定权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思想和建模步骤,分析了将粗糙集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来综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可行性。第5章,选取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评价对象,从各银行官网公布的年报和国家的金融年鉴中搜集了指标数据。利用粗糙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这16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结合评价指标和实证结果,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现实情况,从市场定位、规模效益、内部控制、人力资源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6章,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本论文的总结与展望。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粗糙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写作,对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