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是常用的滋阴中药,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高异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及氨基酸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衰老、抗缺氧、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此外,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麦冬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其在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的表达等途径都可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麦冬水提物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趾肿胀和大鼠胸腔白细胞游走等多种动物模型表现明显的抗炎活性。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做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由多种细胞、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的防御体系。炎症是临床最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液体和细胞的渗出、增生改变等。炎症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急性炎症如脓毒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等,慢性炎症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过程中释放或死亡后裂解出的细胞壁脂糖复合物,在众多可以引发炎症反应的因素中,内毒素是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致炎因子。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可诱导体内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NO、TNF-α等都具有非常强的炎症损伤作用,可造成组织损伤、促进炎症级联反应发生,诱发新的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生成,从而介导多种炎症的发生发展。本实验为探究麦冬的抗炎作用及阐明相关作用药效成分,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生成量和TNF-α表达为炎症反应模型进行考察,首先对比了麦冬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发现水提物抗炎效果比较强后,逐级萃取了麦冬水提物的二氯甲烷部位,正丁醇部位,以及萃取后的水部位进行体外抗炎效果对比研究,最后对麦冬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工作,为其抗炎活性的临床应用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用水和醇两种溶剂提取麦冬药材后,对经过麦冬提取物处理后的RAW264.7巨噬细胞使用MTS试剂检测细胞活力的方法进行考察后发现,麦冬的水提取物(202.6μg/ml)和醇提取物(184.3μg/ml)能在上述浓度范围内促进巨噬细胞生长增殖,增强细胞活力,超出上述浓度范围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产生抑制作用。LPS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可大量分泌NO和TNF-α,经过麦冬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处理后的各给药组,NO以及TNF-α的释放量显著降低(P<0.01),表明麦冬提取物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两种提取物在抑制NO分泌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中剂量组(50μg/ml)与高剂量组(100μg/ml)对NO的抑制作用要优于阳性药地塞米松。此外,水提取物的中剂量组(50μg/ml)与高剂量组(100 μg/ml)对于TNF-α的抑制效果要略好于阳性药地塞米松,醇提取物虽然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不及水提取物和阳性药。将麦冬水提取物萃取为二氯甲烷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后,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后,使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发现麦冬的水萃取部位(166.5μg/ml)、正丁醇萃取部位(357.4μg/ml)以及二氯甲烷萃取部位(422.4μg/ml)能在上述浓度范围内促进巨噬细胞生长增殖,增强细胞活力,超出上述浓度范围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产生抑制作用。经过麦冬不同萃取部位处理后的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的NO和TNF-α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对NO抑制效果方面,水部位作用效果最佳,其次是正丁醇部位,二氯甲烷部位最弱。其中水部位的低剂量(25 μg/ml)、中剂量(50 μg/ml)、高剂量(100 μg/ml)均优于地塞米松组。对TNF-α抑制效果方面,正丁醇部位作用效果最佳,其次是二氯甲烷部位,水部位最弱。其中正丁醇部位的中剂量(100 μ/ml)、高剂量(200μg/ml)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二氯甲烷的高剂量(200 μg/ml)与阳性药作用效果相似。对麦冬药材应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后,运用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技术手段对麦冬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和2组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其中有4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甾体类化合物,3个脂肪酸类化合物。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体外炎症反应模型,验证了麦冬提取物以及各萃取部位对体外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并进行了作用效果对比,对后续用于麦冬化合物单体对炎症反应调节作用研究的麦冬所含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因此本论文为临床上治疗炎症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