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东方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一方面是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进行解构与反思,另一方面,西方文学中东方形象的研究也可以反映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心理。 毛姆是19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中涉及到很多东方形象的书写。本论文通过对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东方形象的分析,来呈现毛姆东方观的嬗变过程,并深入分析造成其东方观变化的深层原因。 绪论部分梳理了毛姆作品中东方形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他者”等相关理论。论文第二部分是该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以时间为研究轴,根据《人生的枷锁》、《在中国屏风上》、《面纱》这三部作品问世的时间先后,对毛姆作品中具体的东方形象进行了分析。《人生的枷锁》中的宋先生是毛姆根据西方当时的主流意识创作出的东方形象。《在中国屏风上》以毛姆在中国的游历为基础,他借助在中国看到的社会、人文、自然景观,对中国形象的描写有了较为客观认知。最后通过《面纱》这部作品,毛姆最终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以及东方的认同,在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属。论文的第三部分总结了毛姆的东方观从单纯的文学形象塑造到寻求精神归属的转变,然后对毛姆东方观嬗变的复杂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对毛姆东方观嬗变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西方社会对东方的认识,并展现建构东方形象时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