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染物质进入河流,引起河流水质污染及功能的退化,因此对河流的水质评价及水环境容量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辉河国家级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草原区最典型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东北三省水源涵养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国家北方生态屏障均具有重要作用。辉河流经草原区,其水质对其下游辉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及草原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辉河流域面源污染源的实地调查,布设控制断面并定期进行水质取样及测试,利用所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对辉河流域污染源及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对辉河水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计算,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辉河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将流域划分为5个控制断面,现场采集水样并测试化验,在2009~2010年共进行11次流域水质测试化验,确定了水质监测指标与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了辉河水质污染特征,同时对流域中下游人口、畜牧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主要污染物分析方法,得出流域水质主要污染源为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总磷和COD。(2)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辉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水质标准条件下,整个流域水质均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污染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然而考虑到辉河水质本底值较高,分析表明翁根陶海控制断面至流域上游为轻度污染,自翁根陶海至查干山控制断面为中度污染,查干山控制断面以下至流域出口为重度污染。(3)采用水质模型对辉河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由于研究区资料较少,根据流域内水文状况,对模型中参数参考相关研究及经验数据予以确定。按照辉河年径流量90%、75%、50%水文频率年三种情况作为水文设计条件,对不同控制断面区间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予以计算,得到整体流域水环境容量。(4)依据辉河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分析了气象要素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流域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