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8年,在平顶山郏县石桥店村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微喷灌溉的方式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水氮运移与分布、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营养元素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了水氮耦合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互作效应,旨在寻求适宜的水氮耦合模式,为烟叶生产中以水定肥、以肥调水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灌水和施氮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发育,株高、茎围、单株叶面积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不灌水(W1)严重影响烤烟的生长发育。灌水300~600m~3/hm~2与施氮52.5~70.25 kg/hm~2互作对烟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2、各处理烤烟在大田生长阶段的干物质积累曲线呈S型,灌水300m~3/hm~2水平与施氮量0-52.5 kg/ hm~2范围内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耦合效应大于灌水600 m~3/hm~2水平与施氮量0-52.5 kg/ hm~2的耦合效应;在灌水300m~3/hm~2水平下和灌水600m~3/hm~2水平下,各生育期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3、在烤烟生长发育后期高灌水量处理不利于总氮含量的积累,低灌水量处理不利于叶片烟碱含量的积累;灌水300m~3/hm~2水平下施氮52.5 kg/ hm~2促进叶片总氮、烟碱的积累;灌水600 m~3/hm~2水平下,施氮量越高越有利于总氮的积累。4、团棵期灌水处理0~2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大于不灌水处理,增施氮肥有利于表层土壤水分保持;旺长期40cm以上土壤水分含量要较团棵期小的多,相同氮肥处理0~60cm土层剖面水分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大有增加趋势,增施氮肥保持了0~40cm土壤水分含量的同时促进了40~60cm土壤水分含量的上移或者充分利用。土壤速效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0~40cm土层均随灌水量的增加速效氮含量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升高。5、烤烟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随灌水的增多而增大。在0~52.5kg/hm~2的施氮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值上等烟比例增大,施氮量达到70.25 kg/hm~2时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降低。6、增加灌水显著提高了烤烟氮含量,施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烤烟对氮的吸收,但作用不及灌水明显;合理的水氮组合能协调烤烟各种化学成份含量,提高品质。综合各项指标,灌水300m~3/hm~2~600 m~3/hm~2与施氮52.5~70.25kg/hm~2烤烟化学成份协调,品质好。7、烤后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以中灌水量(W2)处理最高,各灌水量处理与施氮量52.5 kg/ hm~2互作有利于烤后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提高。8、烤后烟叶N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P、K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Cu、Fe、Zn、Mn含量总体上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Mg、Ca含量总体上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N、P、K含量均表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Cu、Fe、Mg、Ca含量总体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Zn、Mn表现相反。9、除不同灌水量对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外,不同灌水量、施氮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各类致香物质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在灌水量300m~3/hm~2达到最大值,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灌水量0~600m~3/hm~2范围内随灌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又增加的趋势。中灌水量(W2)处理中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施氮52.5 kg/ hm~2时达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