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探讨CTLA4-Ig抗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方法:采用“二袖套管法”,通过建立Wistar→Wistar大鼠肝移植模型熟练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的技能。继而对照研究Wistar→SD、SD→Wistar、Wistar→Wistar配对组合的肝移植后排斥反应,选取排斥反应强烈、稳定的组合建立排斥反应模型,于术后第2天腹腔内注射CTLA4-Ig,与未给药的相同组合的排斥反应模型鼠对照研究,观察术后7天各组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移植肝病理特征、细胞因子等的变化,以及术后4月用药组的上述情况,判断CTLA4-Ig抗排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结果:(1)Wistar→SD肝移植后大多于6~16天内相继因排斥反应死亡,SD→Wistar肝移植术后生存期较Wistar→SD稍长,而Wistar→Wistar可长期存活,几乎无排斥反应。(2)Wistar→SD肝移植模型鼠,用CTLA4-Ig后,于术后7天观察,无明显排斥反应表现,移植肝病理特征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4、IL-10表达不升高。(3)长期观察用药组Wistar→SD肝移植后大鼠,可长期存活,取肝作病理检查,无急性、慢性排斥反应征象,血清TNF-α、IL-4、IL-10浓度正常。 结论:(1)Wistar→SD肝移植模型具有强烈、稳定的急性排斥反应特征,可用于相关研究。(2)CTLA4-Ig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使用,有抗排斥反应的作用。(3)CTLA4-Ig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中使用,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功能现象。(4)血清TNF-α、IL-4、IL-10浓度作为观察大鼠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