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教育作为培育人才的途径,优先发展是必然的。然而,教育公平问题却总是以各种形态表现阻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一定的标准或参照相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与其说教育公平是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倒不如说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只有将教育公平始终作为乐于追求的价值目标,才能一步步实现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起点公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而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问题属于过程公平的范畴,仍存在极大的不公平。课堂是教师“育人”和学生“成人”的主要场所。要实现微观教育的公平,首要解决的就是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问题。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阐明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并且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合了部分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不同见解,以及对课堂教学行为公平性的有关研究,最后提出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教育公平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对本文的两大核心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对当下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失公现象进行罗列,包括座位安排上、教学方法运用上、反馈行为上和评价机制上的不公问题;第三部分是教育失公现象的归因分析,包括传统教育环境影响等因素构成的大环境,教师素质的不可控性等教师自身因素,教育公平权利意识薄弱等的学生因素,甚至,家庭条件的客观情况和家长自身素质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会受到公平对待;第四部分是关于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公平问题的相关建议,包括优化课堂教学公正化的大环境,规范化教师准入和培训工作,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新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