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氮素是影响烟株生长发育以及烟叶质量最重要的元素,及时准确的获取烟株氮素信息对烟叶生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垂直向下的观测方式相比,多角度遥感包含作物的空间结构信息,具备反演作物的整体信息的潜力。为快速、准确的获取烟株氮素信息,本研究采用ASD光谱仪,连续两年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烟株冠层多角度光谱反射率,采用减量精细采样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是影响烟株生长发育以及烟叶质量最重要的元素,及时准确的获取烟株氮素信息对烟叶生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垂直向下的观测方式相比,多角度遥感包含作物的空间结构信息,具备反演作物的整体信息的潜力。为快速、准确的获取烟株氮素信息,本研究采用ASD光谱仪,连续两年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烟株冠层多角度光谱反射率,采用减量精细采样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350~2 500 nm光谱范围内任意两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组合构建的RVI、NDVI同烤烟叶片氮密度的定量关系,利用光谱指数筛选了核心波段和最佳观测角度,并以光谱指数为自变量建立了最佳角度时叶片氮密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处理的叶片氮密度变化在三个生育期内,不同施氮水平的叶片氮密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T4(60kg/hm 2)>T3(45kg/hm2)>T2(30kg/hm2)>T1(15kg/hm2)>CK(0kg/hm2),成熟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T3和T4处理的叶片氮密度明显高于另外三个处理。洛阳和三门峡地区的叶片氮密度随生育期的推移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各时期叶片氮密度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且各叶层的叶片氮密度均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增大。2.不同叶层氮密度最佳观测角度RVI、NDVI与整株叶片氮密度的决定系数(R2)均在40°-180°出现最大值,因此40°-180°是监测整株叶片氮密度的最佳角度,上层叶片氮密度的最佳观测角度为10°-180°,中层叶片氮密度的R2最大的角度为30°-150°,下层叶片氮密度最佳观测角度为50°-150°。研究发现,无论是对整株反演还是分层反演,最佳方位角均位于与太阳异侧的位置,R2较大的前几个角度也多位于与太阳异侧的范围内。3.敏感波段的筛选RVI与整株叶片氮密度的R2大于0.7的波段范围约为(1 035~1 559nm,1 518~1 585 nm)、(1259~1 274 nm,1 297~1 304nm)、.(1 674~1 724nm,1 730~1 749 nm)等,核心波段为 1 720 nm和1 740nm。RVI与上层叶片氮密度的R2大于0.7的波段范围约为(509~521nm,659~676nm);核心波段为510nm和670 nm,均位于可见光区域。RVI与中层叶片氮密度的R2大于0.7的波段范围主要为(1 202~1 222 nm,1 258~1 271 nm),核心波段为1 220 nm和1 260 nm。RVI与下层叶片氮密度的R2大于0.7的波段范围主要为(649~653nm,689~692nm),核心波段为650nm和690 nm,位于可见光区域。NDVI和RV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波段范围也基本相似。在可见光区域,0.4~0.7 μm的大气透过率大于95%,在近红外窗口,1.55~1.75μm范围内的透过率较高。整株叶片氮密度、上层叶片氮密度和下层叶片氮密度的核心波段均位于大气窗口内。4.叶片氮密度预测模型预测整株叶片氮密度的4个模型的R2分别为0.791、0.791、0.837、0.955,对模型进行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367、2.373、2.236、0.563。上层叶片氮密度的4个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 0.724、0.713、0.736、0.924,RMSE 分别为 3.516、3.686、3.609 和 1.024,三个线性预测模型效果差别不大,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中层叶片氮密度的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27、0.728、0.735、0.979,利用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RMSE分别为5.915、5.907、6.003、1.790。下层叶片氮密度的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765、0.768、0.848、0.943,对模型进行检验,RMSE分别为3.016、3.066、3.667和0.980。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比两个一元线性模型好,非线性模型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各个叶层的模型中BP神经网络均表现出最小的RMSE和最大的R2,BP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用于大田氮素状况的监测。本研究为大田试验,建模和验证样本包含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的地区地形、不同品种和不同的施氮水平,所建模型对烤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针对不同部位叶片,也建立了相应叶层的氮密度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大田烤烟的氮密度信息,为烤烟生长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黄淮南部主导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百农207为材料,设置不同灌水和施磷处理。灌水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1水(W1)、灌拔节水+开花水2水(W2)3个水平;施磷设2个处理水平:P0(不施磷)、P1(150 kg·hm-2);氮肥水平:240 kg·hm-2。自2012年开始在大田条件下采取定位试验方式,于2016-2018年度系统的研究了不同灌水与施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氮利用
本试验通过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结合分子生态学研究手段,以大田试验为基础,选取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研究施氮对稻田土壤中无机氮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明确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为大面积均衡高产栽培和超级稻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项目于2016-2017年在河南省信阳市河南农业大学水稻生产基地进行,以实现我国四期超级稻产量目标的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
建立现代财务会计制度、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本文对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且分析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在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策略,旨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科学合理地发展。
七叶树外形美观,涵养水源,在国储林项目实施中,河南省已大面积种植七叶树混交林或纯林,每年需要大量经费用于抚育,且长期不产生效益,导致林场或企业经营困难。七叶树每年盛产七叶树果实,由于七叶树属于小树种,目前研究成果甚少,导致七叶树果实被遗弃在林区,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针对七叶树果实资源化困境,本研究以七叶树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傅立叶红外光谱解析七叶树果实外皮、果壳和果仁提取物的分子成
为了明确不同种源的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的花芽微观构造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张家界、成都、贵州3个种源的山桐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树体结构以及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的微观结构观察,探究了不同种源山桐子的短枝顶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以期丰富山桐子成花基础理论,为人工调控山桐子的开花结实、进一步深入研究山桐子成花、性别分化分子机制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3
烟草腺毛与烟株抗性和烟叶品质密切相关。NtCycB2对烟草腺毛发生具有负调控作用,该基因敲除可提高分泌型腺毛的密度。为了创制多腺毛烟草材料,选育定向改良新品种,本研究对K326的两个NtCycB2敲除株系wu-2和wu-16的T1代进行了检测和筛选,获得了纯合的去载体的突变株;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腺毛形态、叶面化学成分、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比较分析为该基因在烟草分子育
bHLH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命过程中行使重要功能。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禾本科单子叶的模式植物,研究其b HLH转录因子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水稻b HLH家族转录因子OsbHLH080为对象,从反向遗传学角度对基因及蛋白结构、基因表达模式、胁迫响应、下游调控通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OsbHLH080开放阅读框全长867
寡食性的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和多食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鳞翅目夜蛾科的近缘种昆虫,二者共同偏好的寄主植物是烟草,但对番茄的反应存在着分化。另外,两种铃夜蛾种内性信息素和种间性信息素暴露对两性成虫寿命和雌成虫繁殖表现的影响尚无研究。为此,作者鉴定了番茄驱避烟青虫产卵的活性挥发物,测试了两种昆虫雌成虫和幼虫对这些气味的反应,最后测试了性信息素暴露效
烟草植株的地上部分密集着腺毛,这对烟草植株的抗性和烟叶的品质有重要影响。栽培烟草的腺毛主要由长柄分泌型、短柄分泌型、非分泌型混合组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腺毛对烟草都有着其重要作用。本文克隆了本文克隆、分析NtCycB2,构建载体,进行过表达与敲除的研究,遗传转化,通过对转基因株系腺毛形态观察,阐明NtCycB2基因表达对烟草腺毛发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K326中的NtCycB2 cDNA
自超级稻育种计划实施以来,超级杂交籼稻先后实现了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00、800、900、1000、1067公斤/亩的产量突破,引领了我国超级稻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随着产量潜力的提高,超级杂交籼稻的品质如何变化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目前,以高氮投入为特征的水稻种植模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稻米品质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灌浆期作为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碳、氮代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