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7年召开的亚洲内部审计大会上强调,“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管理效益审计在强调合法性、合规性的财务审计基础上更加强调以追求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管理效益审计的职能以评价为主,兼有监督和鉴证职能。评价职能,是管理效益审计的核心职能。通过对企业管理效益的评价,评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并提出评价意见,帮助企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提出管理和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审计评价职能,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规范审计评价工作。现阶段我国管理效益审计的研究较多体现为宏观政策以及概念上,缺乏对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深层次探讨研究,如何有效的确立适合企业的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在评价指标体系下实施管理效益审计工作等方面都尤为缺乏。本文以S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效益审计为例,对企业在审计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在实际的管理效益审计工作中,主要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考虑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忽略了影响企业经营的其他相关因素。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的审计评价工作内容不完整,缺乏可比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管理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审计评价工作,完善评价内容,以减少审计人员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确立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指标,不仅对管理效益审计具有学术意义,对企业的管理效益审计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内部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基本理论及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模型对S连锁零售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首先,对企业现有管理效益审计模式作了简单介绍,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审计方法,分析现有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然后,引入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由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最后,以H门店为例,详细说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构建策略以及相关的审计测试步骤和方法,验证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并对比分析门店在原指标体系下的审计评价结果与基于平衡计分卡模型的审计评价结果,从而确立更加合理的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的管理效益审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