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光分子跃入人们的视野,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医学影像、防伪等方面的科研和民生领域。其中咪唑是常见蓝光材料的分子构筑基团,除作为高效蓝光材料应用于器件显示,其固有的双极电子结构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还发挥了很好的平衡电荷传输的作用。本论文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吖啶并咪唑类位置异构体,并对它们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工作如下: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以吖啶衍生物对咪唑C4-C5处融合设计合成了一对同分异构体1a及1c,并通过溶剂扩散法成功获得其单晶。我们对其进行了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以及酸碱刺激响应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一对同分异构体在光电性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单晶结构解析,1c中甲基与相邻苯环间存在较强的C-H/π作用力,吖啶并咪唑平面发生弯曲,导致分子整体共轭程度降低,避免了强π-π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固态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分子共轭度的差异也导致其电荷转移激发态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发光性质。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类分子的发光性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在咪唑2位苯环的对位引入一系列推拉电子基,合成了六组吖啶并咪唑类位置异构体(a-isomer和c-isomer)。通过溶剂扩散法得到了部分分子的单晶。对其光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咪唑的2位苯环对位引入推电子基,其荧光发射峰会红移,而引入一些拉电子基时,其荧光发射峰会蓝移。峰位的移动变化与取代基团的推拉电子能力成正相关。每一对同分异构体在光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与1a及1c相似,相对于a-isomer,c-isomer的紫外吸收及荧光发射光谱都明显的红移。除氰基取代的3a及3c之外,其他c-isomer相对于a-isomer具有较高的固态发光效率,根据单晶结构解析,c-isomer中分子内作用力及甲基带来的空间位阻使吖啶并咪唑平面发生弯曲,导致分子整体共轭程度降低,避免了强π-π作用。而3a及3c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者的吖啶并咪唑平面性不存在较大差异,3c较强的电荷转移态也许是其固态发光效率较3a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