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一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过渡性区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是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展,兼业农户增加,减缓了农地的人地压力,促进了农地的流转。农地城市流转一方面使土地价值增值,土地收益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优质农地减少而危及到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引起不可逆转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农地内部流转使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鉴于城乡结合部农地利用的外部性以及农业生产的风险性,世界各国均运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 本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地流转将不可避免。在我国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已出现严峻的农地流转问题:优质农地流失,环境恶化,农地粗放利用,内部流转不畅,现存农地生产力下降等。为此,需要对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其合理、有序的流转,最终实现农地资源有效、公正配置,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进行理论分析以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调控提供依据。 本文首先对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而后引用国外农地流转管制资料,分析其可为我国借鉴的经验,再对农地流转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的机制和它的微观经济基础,以及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动态性的特点,并对农地流转的外部性问题作了阐述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还提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的目标取向。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政策建议,以为调控城乡结合部农地内外流转,合理利用农地,保障我国有序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到四十年代末期,国共两党在各自统治区域内大力推行农业合作政策,以支持各自革命或反革命统治,这就形成了两种农业合作运动。本文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国民
本论文利用AHP决策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对福建省乡村地区人口压力进行定量评估分级,把全省乡村地区按人口压力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低压力区、中等压力区、高压力区和最高压力,然后
本文联系数学教学实践,就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思考,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分析论述。
农村城市化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区形象、缩小城乡差距等许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解决我国的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问题,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中国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并且深入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制约因素,介绍了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村土地问题事关全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土地问题历来是决定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坏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事
中国加入WTO后,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粮食安全的定义出发,把粮食安全分解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即宏观粮食总量供给安全、生产波动、消费安全和微观弱势
耳聋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耳聋问题的最直接手段是给耳聋患者戴上助听器,提高人耳对语音感知。数字助听器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植入各种语音处理算法,改变语音的分布,提高
提高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陕北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增加各农业县市的财政收入一直以来是陕北各级政府和农民共同关心的大事,而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有
本文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基础上,对其成果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并以河北省正定县为案例,比较了完全生产价格法与边际机会成本法在农用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