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一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过渡性区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是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展,兼业农户增加,减缓了农地的人地压力,促进了农地的流转。农地城市流转一方面使土地价值增值,土地收益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优质农地减少而危及到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引起不可逆转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农地内部流转使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鉴于城乡结合部农地利用的外部性以及农业生产的风险性,世界各国均运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 本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地流转将不可避免。在我国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已出现严峻的农地流转问题:优质农地流失,环境恶化,农地粗放利用,内部流转不畅,现存农地生产力下降等。为此,需要对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其合理、有序的流转,最终实现农地资源有效、公正配置,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进行理论分析以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调控提供依据。 本文首先对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而后引用国外农地流转管制资料,分析其可为我国借鉴的经验,再对农地流转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的机制和它的微观经济基础,以及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动态性的特点,并对农地流转的外部性问题作了阐述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还提出城乡结合部农地流转的目标取向。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政策建议,以为调控城乡结合部农地内外流转,合理利用农地,保障我国有序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