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调查杭州市本科护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本科护生在健康素养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索健康素养内部之间、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护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杭州市在校本科护理专业2010级-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杭州市区综合性大学4所。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资料调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及健康素养需求的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F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关性分析。 结果: (1)杭州市本科护生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27.86%。从3个方面健康素养内容来看,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的比例是29.91%,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是22.72%,具备健康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是75.48%。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科学健康观素养57.64%、安全与急救素养59.69%、传染病预防素养16.43%、基本医疗素养38.64%、慢性病预防素养25.55%。 (2)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和健康基本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0.406、0.343。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与健康素养总得分之间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809、0.572。 (3)健康素养调查的问题中,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抢救触电者的正确做法”(99.87%)、正确率最低的是“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0.39%);杭州市本科护生健康素养的总体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技能掌握率分别为75.92%、70.95%、86.12%。 (4)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类别的护生在总体、三方面、五大类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本科护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生源地的护生在传染病预防素养的具备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护生在总体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以及慢性病预防素养具备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常住人口数的护生在总体健康素养、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5)杭州市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24.95±4.57)分。 (6)杭州市本科护生的自我效能与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578,自我效能与总体健康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508,自我效能与健康技能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240,自我效能与健康知识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233。 结论: (1)杭州市本科护生总体健康素养的具备率为27.86%,高于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8.8%)。三方面健康素养的具备率由高到低为:健康基本技能素养、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五大类健康素养问题的具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科学健康观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 (2)健康素养内部三个维度,即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者之间呈现正相关。 (3)对于杭州市本科护生来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以及传染病预防素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应成为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方向,加强宣传和教育。 (4)影响杭州市本科护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类别、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常住人口数。 (5)杭州市本科护生自我效能与健康素养呈正相关,自我效能得分影响健康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