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公务消费进行监管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方法,是国家反腐倡廉事业的重要支柱。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增,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公共事业的推动者及维护者,更需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下保持正义、中立、公平的良好形象,在对社会利益的分配、公共事务的处理上保证公平、合理、高效,而不能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不能卷入社会利益的纷争当中。给公务消费构建严格的监管体系,不仅能给公职人员套上一个法制的框架,使其不能逾越,从而间接保证政府部门高效履行其职责;而且能促使政府部门勤俭节约,赢得百姓的欢迎和信任,拉近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论文主要梳理了完善公务消费监管的对策,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进行了相应评述,指出了全文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及比较。对公务消费、公务消费监管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并分析了支撑公务消费监管对策研究的各项理论。公民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民主权理论以及权力制衡理论分别从各自的理论角度为公务消费的监管提供了主动及被动意义上的支持。第三部分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实证数据,对现实的公务消费监管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务消费监管方式存在哪些问题。第四部分为论文核心,结合理论与实证数据提出完善公务消费监管的对策,试图勾画出一副整体的公务消费监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