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乌克兰独立后,乌克兰政府开始高等教育改革,在大学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思想的倡导之下,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两国的人民也互相前往对方国家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非常紧密。虽然乌克兰大学的课程设立、学分管理与中国大学大不相同,但是两国在大学体系的建立上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如两国都以公立大学为主,私立大学为辅。本文以乌克兰大学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总结乌克兰大学改革与大学治理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为中国的大学改革与发展、大学治理提供一些借鉴。论文共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最后指出了研究目标和拟研究方法。西方国家对大学治理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第二章主要对乌克兰大学治理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政治、文化、经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乌克兰成为一个民主社会和法治国家;采取世界公认的文化价值观定位,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也有所改恢复:经济方面,乌克兰刚刚独立时,出现了经济危机,直至2010年,乌克兰完全改变了经济进程,国内市场迅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发达、广泛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中央的指导下发展,建立了大学系统和高等教育制度。教育系统改造的主要结果是:引进具有高等教育文凭的人才;终止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从教育机构中消除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但却留下了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发展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新观点;人才培养专注于经济学家、律师、经理人、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等,同时增加不同方向的专家培训;促进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第三章主要探讨了乌克兰大学治理的制度基础。依据乌克兰的法律《高等教育法》第12条规定,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广泛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有:(1)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2)乌克兰内阁;(3)教育和科学领域的中央执行机构(目前是乌克兰教育和科学部);(4)高等教育机构所属的部门政府机构;(5)州,地方自治机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6)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始人;(7)高等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公共自治机构;(8)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它们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能,对乌克兰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是一个永久性的合议机构,有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领域实施国家政策。此外,乌克兰的教育服务市场创造了一种私立和国立教育机构在同一个市场工作的局面。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所有者的不同,公立大学属于国家,由国家财政拨款;私立大学由私人或私立机构投资设立。第四章对乌克兰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以一所国立大学和一所私立大学为例。基辅国立塔拉斯舍甫琴科大学(简称:舍甫琴科大学)是乌克兰的国立高等教育机构。舍甫琴科大学的结构分为学院和大学,实验室(教育、科学、计量中心等),各部门办事处,博物馆,疗养院,保健中心和体育中心,致力于实现乌克兰的社会目标。区域间人事管理学院(IAPM)于1989年在基辅成立,作为具有专业管理和业务关系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IAPM(MAUP)是乌克兰最大的经济和人文学科学校,该学院下设总统大学(基辅),乌克兰大学(在乌克兰有超过40家子公司)和国际公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放教育中心的基辅网国外刑法协会)。学院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主要由校长、副校长、研究所所长以及独立机构分部负责人提供。作为私立大学的领导者,他们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必须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法》、学院法规和其他立法法案。第五章主要对乌克兰大学外部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乌克兰大学外部治理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参与。作为各州的最高执行机构,政府同时也是大学管理的最高机构,在立法和财政两方面给予了大学教育较多的支持。政府是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实行的基础,为大学教育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