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图腾》是一部描绘草原上人与动物间互相交织关系的小说。其英译本由著名翻译学家葛浩文操刀完成,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小说。本论文试图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来客观看待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是如何体现在《狼图腾》英译本中的,并探讨葛浩文在翻译该小说每个阶段时受到了哪些规范的影响,借此来探析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适用性。图里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会受到规范的影响,从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前宏观翻译策略的倾向选择,再到具体翻译时所采用的具体翻译方法,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翻译规范的种种影响以及限制。对此,图里在大量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提出并区分出了三种不同的翻译规范:预备规范、初始规范以及操作规范。预备规范又可以细分为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操作规范也可以细分为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预备规范在翻译活动开始前就施加影响,翻译政策描述了影响翻译文本材料的种种因素,翻译的直接性描述了翻译是否需要第三方语言的介入来完成翻译行为。初始规范影响译者整体的翻译策略选择,如果译者倾向于遵守源语的社会文化规范,那么该译文便可称得上为充分翻译,如果译者倾向于按照目的语的文化社会规范来翻译,那么该译文便是可接受性翻译。操作规范将会影响译者具体的翻译过程,对译文的篇章整体结构以及语言素材的呈现问题有很大的影响。母体规范涉及到整体译文的完整性,而篇章语言规范对语言素材的选择有一定的制约。通过结合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以及《狼图腾》英译本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影响葛浩文选择源文本的因素,影响葛浩文整体翻译策略的因子以及影响葛浩文在具体翻译中是如何呈现结构和内容的原因。最后发现翻译活动确实受到了种种规范的影响,葛浩文在翻译《狼图腾》时在不同的阶段都受到了不同翻译规范的制约。本文的具体研究结论如下:从预备规范来说,葛浩文选择《狼图腾》作为翻译文本受到了当时很多不同角度的因素影响,当时该小说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看好,该小说强调的狼性与当时西方社会推崇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葛浩文本身对该风格的作家很青睐。从初始规范来说,译者葛浩文选择了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遵守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这是由当时的社会主导翻译策略是偏西方的归化策略且目的语读者更喜爱符合自身语言的西方表达方式而决定的。从操作规范来说,译者葛浩文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灵活拆分重组段落,省略关系不大的内容,使内容既精简又有清晰的条理,在增加译文的可读性的前提下译者还充分的保留了源语中国文化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