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肾盂内返流性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肾盂内灌注压力和灌注时间与返流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经皮肾镜手术时肾盂灌注的安全压力和时间。
方法:SD大鼠80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四组(每组20只):A、B、C、D组的肾盂内压力分别为10 mmHg、20mmHg、30ramHg、40mmHg。
分离显露颈外静脉,以Ⅱ-B型留置针穿刺后妥善固定,建立颈外静脉采血通道。切开腹肌和腹膜,暴露肾脏,分离输尿管,在肾盂输尿管交界远端1cm处切开输尿管,插入Ⅱ-B型留置针至肾盂,留置针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接通监护仪的有创血压测量通道,通过监护仪监测肾盂内压力,用另一根Ⅱ-B型留置针沿肾实质外侧缘穿刺进入肾盂后连接生理盐水灌注瓶,向肾盂内灌注生理盐水灌注液,通过调节灌注瓶的高度和灌注液流速使四组大鼠肾盂内压力分别稳定在10 mmHg、20mmHg、30mmHg、40mmHg,待肾盂内压力稳定于所需压力时向灌注液内加入内毒素并开始计时,每只大鼠在灌注30s、50s、70s、90s各时间点通过建立好的采血通道各采血0.5 mL。用凝胶法(半定量法)定性检测血浆内毒素。
同一压力不同时间及同一时间不同压力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P=0.05),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进一步推断哪些组之间有差别采用x2分割法(根据公式计算出新的检验水准P′=0.0071)。
结果:压力P1=10mmHg时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0%、0%、5%、5%,x2检验显示P=0.562。压力P2=20mmHg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依次为0%、5%、25%、35%,x2检验显示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多重比较显示T1,T4两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的两两比较P=0.004(
P′。压力P2=30mmHg各时间点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的分别为30%、85%、100%、100%,x2检验显示P<0.001,组内多重比较显示T1与其它3个时间点两两比较P
P′。T2、T3、T4这3个时间点各压力组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的比较统计结果都显示为:P<0.001,组内多重比较都显示为:除P1,P2之间和P3,P4之间两两比较P>P′外,其它各个压力之间阳性率的比较P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