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B1-IIIC1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序列和DWI序列扫描,比较二者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测量DWI序列宫颈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进行ADCmean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绘制ADCmean预测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ROC曲线。结果:DWI在术前对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B1-IIIC1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序列和DWI序列扫描,比较二者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测量DWI序列宫颈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进行ADCmean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绘制ADCmean预测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ROC曲线。结果:DWI在术前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均高于MRI,DWI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MRI(χ2,P<0.05),符合率可达90.91%,93.48%,95.16%,并且DW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54,P<0.001)。ADCmean在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ADCmean预测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当ADCmean为0.910×10-3mm2/s时,预测价值最高(灵敏度80.0%,特异度74.0%)。结论:DWI是术前评估宫颈癌病情的一项重要工具,宫颈局部病灶ADCmean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中表达有所差异,ADCmean(<0.910×10-3mm2/s)可能是预测宫颈癌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分子机制,研究关键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利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GSE32323,提取其中的lncRNA,同时
目的:探讨lnc RNA MALAT1海绵mi R-200a-3p调节Gab1在肝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进而调节肝门胆管癌细胞VEGF自分泌,为肝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实验选用购买于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北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肝门胆管癌细胞ICBD-1和TFK-1,以及正常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CELL-0035(北京元唐盛兴科技有限公司)。细胞在10%胎牛血清的D
目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状态的评估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肿瘤分期和指导实施治疗计划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应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T1/2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ALN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28例行术前mpMRI检查的T1/2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回
目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40%~70%仅限SLN肿瘤转移,建立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筛选出NSLN转移低危患者,使其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区域淋巴结放疗(regional nodal irrad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探索PD-L1表达作为预测晚期NSCLC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更好地指导NSCLC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全面检索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ASCO、ESMO和WCLC等国际会议的会议
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年发病例数约为73.3万,年死亡例数约为61.0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约有85%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普查以及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和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应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其5年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非小细胞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ImageJ IHC profiler是否能够应用于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判读;以及以CD3、CD20、CD38、CD68为代表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研究方法:筛选2009-2014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1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骨盆骨髓ADC值及临床因素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患者骨髓抑制(Bone marrow suppression,BM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CCRT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最终纳入120例,根据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PBLS)在良恶性骨肿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对骨肉瘤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指标和血常规指标等,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筛选出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骨肉瘤组)和7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处理前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PGR)是否与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的预后和化疗结果有关。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的调查了281例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资料。首先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了PGR的cut-off值,再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GR与化疗疗效的关系。之后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曲线,并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来识别可预测死亡率的因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