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曲学思想浅探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渭是明代文坛和曲坛的一员巨匠。在诗、文、书、画、戏曲、文论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尤其是在戏曲领域,对明代曲坛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依然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但是,明清以来对徐渭曲学思想的研究却显得有些滞后,对其曲学思想还缺乏有效梳理,某些曲学思想概念、内涵还存在不清晰的地方,比如对其“本色”为主的曲学思想内涵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整理。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徐渭曲学思想加以梳理,并使之系统化,以期达到徐渭曲学思想研究的新认识和新高度。 本文首先分析了阳明心学对徐渭的影响,从而把握徐渭“求真尚情”的自然观。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明代曲坛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徐渭的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的分析和其它一些相关序言的梳理考察,来探讨徐渭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丰富内涵,并对其“本色”思想进行了重新梳理和阐述。同时,通过对徐渭杂剧《四声猿》的研究,从南戏理论和杂剧创作的历史性结合、强烈的个性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张扬两个方面去探讨徐渭曲学思想的崭新内涵,从而突出徐渭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刘墉是一位畅销作家,他的散文深受海峡两岸读者的欢迎。刘墉作品的畅销,读者对刘墉的喜爱,对刘墉教育方法的重视,对刘墉创作的研究等以及与刘墉相关的其他具体情况,称之为“刘墉现
动词历来是语言研究的重点,对于动词及物性与动词的释义问题的研究前人多是两条线索分开进行,在动词的及物性问题上纠结于动词是否是及物不及物两属,在动词的释义问题上也没有结
《庄子》与楚文化是《庄子》研究的重头戏,本文着重从士人的精神状态出发研究《庄子》与楚文化背景中的士人悲剧精神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庄子和楚文化的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部
语言中多义词的存在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而名词又是汉语中极为重要的词类范畴,因此考察对外汉语教材中多义名词的使用情况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以往对多义名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