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潮流的兴起,中国学术界开始重新回顾与审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活动。林语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被认为是“译介中国”的一个成功案例,近20年来,对林语堂的研究发展迅速,日渐活跃。林语堂最具影响力的要著Moment in Peking受到西方读者欢迎,这是中国作家用英语写作所取得的罕见成功。该书在中国有五个汉译本,这五个译本在内容和风格上差异较大,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是译者翻译策略上的不同造成的。该论文旨在考察这五个汉译本之间的差异,并试图通过目的论的角度挖掘造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通过强调译本具有达成译者目的的功能性,该研究试图阐明译者目的是如何对其采取的翻译策略产生影响的。该研究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Moment in Peking五个中译本在翻译策略上有何不同?(2)这些差异是否与译者的翻译目的相关?为此,论文从三个方面对五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一,在宏观结构上,对书名、卷名、献词的翻译进行考察;第二,在句式层面上,对句子结构的翻译进行分析;第三,在词汇层面上,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审视。通过对五个译本的分析和对比,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Moment in Peking五个汉译本的翻译策略均为各个译者各自的翻译目的服务。翻译策略上的差异并非偶然产生,它们源自于译者翻译目的的差异,而正是这些翻译目的决定了译文对某种翻译策略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