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虽然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其地快,且不断地融入国际金融业的范畴当中。作为后起之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跨国间金融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更加频繁,因此这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工作的开展。近年来,的确有不少的译者和学者,甚至众多翻译公司都在从事大量的金融文献、书籍或文章等翻译工作,这为跨国间的金融合作与交流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翻译工作并不尽如人意。金融翻译是一项应用型的工作,对译者的要求也极其的高。它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了解两种语言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更要求译者熟知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事实上,做到上述几点并不容易。这无疑给金融翻译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在翻译的过程中甚至出现误译、胡译、乱译等不对等性翻译现象。因此,该论文尝试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金融翻译当中,探讨其在金融翻译中的实际应用。与以往不同的是,该论文是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应用型的学科当中,从译文与原文在意义、文体风格两大方面的对等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金融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在两种于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中,除了再现原文的意义和文体风格之外,还需考虑两者间的文化差异、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目的读者和原语读者的反应是否对等等因素。该论文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次来探讨金融翻译在意义和文体风格上的对等。第一章简述了功能对等理论以及其在其他学科如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情况。第二章探讨了金融语言的特点,包括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特征。第三章则列举金融翻译中(英译汉和汉译英)出现的种种不对等性翻译以及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可行性。第四章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次方面的对等来探讨金融翻译在意义和文体风格上的功能对等。在本章节里,还阐述了金融翻译中文化内涵意义的等值以及读者反应对等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列举大量的金融翻译的实例,证明了功能对等理论完全可以应用到金融翻译当中,实现意义和文体风格的对等,最终达到金融翻译交流与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