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源污染的加剧和饮用净水标准的提高促使给水工作者不断寻求新的水处理方法。超声波技术在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优势,微滤膜以运行成本低、除浊效果好、细菌截留率高而备受青睐,本文将超声波、粉末活性炭(PAC)、微滤膜相结合用于微污染水处理,出水期望达到饮用净水标准。本文对该工艺运行效能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活性炭-膜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能。本文还单独考察了超声辐射对有机物、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会导致高锰酸盐指数、UV254升高,而且随超声功率的提高,升幅增大。超声波对微污染水中的细菌去除效果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超声辐射1hr后灭菌效果超过50%,细菌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粉末活性炭对微污染水中的CODMN、UV254具有快速良好的去除效果,并符合弗兰德利希吸附等温式方程。对活性炭-微滤膜工艺与超声波-活性炭-微滤膜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能比较,发现两种工艺对水中浊度、细菌、UV254的去除效果相近,出水浊度小于0.5NTU,达到了净水标准。运行初期细菌、UV254的去除率近100%,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出水UV254浓度逐渐增加。活性炭-膜工艺对CODMN的去除效果优于超声波-活性炭-膜工艺,一次性投加45克活性炭,水力停留时间2hr,活性炭-膜工艺有12天能达到直饮水CODMN小于2mg/L的标准要求,而超声波-活性炭-膜工艺只有8天。对氨氮的去除两工艺表现出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去除效果逐渐好转,但会造成亚硝酸盐氮的积累。活性炭-膜工艺分别在3种实验停留时间下运行发现,当出水CODMN浓度能满足净水标准时,采用停留时间短的方式运行,单位活性炭累计吸附的以高锰酸盐指数为代表的有机物量最多。建议该系统采用较短的停留时间、较高的初始活性炭浓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