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实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设定α=0.05。  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21.7±37.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8.1±41.9分钟;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45.3±136.2毫升,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93.8±98.2毫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Cobb角为24.7±3.9度,术后3天Cobb角为3.8±2.5度,术前及术后3天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Cobb角为24.3±4.2度,术后3天Cobb角为4.1±2.7度,术前及术后3天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末次随访Cobb角为4.4±1.5度,对照组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为7.8±2.6度,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椎体高度百分比为51.8±4.9%,术后3天椎体高度百分比为91.2±3.5%,术前及术后3天椎体高度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椎体高度百分比为49.6±3.2%,术后3天椎体高度百分比为90.6±2.8%,术前及术后3天椎体高度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月随访椎体高度百分比为90.4±2.1%,对照组术后12月随访椎体高度百分比为81.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16例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实验组断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糖尿病人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以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一直是评价下肢血管病变
目的:目前我国各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建立方兴未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患儿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PICU作为收治各类危重病患儿的重要医疗单元,呼吸机的规范化使用是每一位从事儿科急救专业医师的基本技能,机械通气患儿的综合管理关系着危重症患儿的预后。我院自2002年建立PICU临床使用呼吸机以来已有十余年临床经验。由于各个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等特点。其中,我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食管鳞癌是主要病理类型,占80%以上,临床上以手术、放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