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体内降解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复杂腹壁缺损的修复仍然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巨大难题,对这项难题的认识是每一位外科医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于是腹壁缺损的再造便成为学者们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临床上众多学科频繁的交流合作以寻求腹壁缺损再造的最佳方法,例如:普通外科、整形外科以及创伤外科等,然而即使我们不懈的努力,组织缺损的部位也很难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也远不如预想的好。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一方面着眼于外科手术技巧的改良,另一方面,为寻找最适合于腹壁修复的材料而进行着探索。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三维空间结构对组织的重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空间结构能够在组织修复的过程中控制细胞的功能,又能够促进修复区形成新的组织。因为三维空间结构能够为干细胞等提供原始传代场所,使这些细胞能够在恰当的地方聚集,并为这些细胞的粘附、迁移、增值和分化提供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材料植入病人体内时间的延长,材料本身会逐步完成降解,被新生的组织结构取代,从而完成腹壁缺损的修复过程,因此,理想的腹壁修复材料应该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优点,还要能够为干细胞提供生物活性肽等成份。以上种种特殊的使用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生物补片在医学界的发展和应用,近些年来,人们找到一种具备上述所有特点的一种腹壁修复材料——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外基质(ECM)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天然的、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细胞外基质的构造是利用组织或器官自身的细胞来实现的,因此,它能够和周围的微环境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细胞外基质独特的分子结构,能够促使机体内相邻的细胞相互作用,此外,它还能够为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提供一个支持性的介质或渠道,使营养物质能够顺利的从血液扩散到周围的组织或细胞中去。总而言之,细胞外基质具备了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所有优点。细胞外基质是自身组织细胞分泌形成的功能性分子结构,因此,由于组织来源的不同,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份也存在差异。来源于小肠粘膜下层的细胞外基质材料(SIS-ECM)是最常被用到的,而成为细胞外基质的代表。干燥状态下的SIS,其90%的成份是胶原,其中以Ⅰ型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Ⅲ、Ⅳ、Ⅴ和Ⅵ型胶原;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UBM-ECM)与SIS的组成成份类似,但UBM中Ⅲ型胶原和Ⅶ型胶原共同存在,且后者是上皮基底膜的重要组成成份,这就使UBM和SIS在组成成份上明显区别于其他组织来源的支架材料。SIS中包含了多种胶原、葡糖氨基聚糖类(GAGs),生长因子等。GAGs在细胞外基质内含量的高低与脱细胞的方法有关,例如,去离子剂是脱细胞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试剂,但这种试剂在脱细胞的同时,能够去除细胞外基质中的GAGs,从而使GAGs的含量减低。研究证实SIS内含有粘附分子,例如: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巢蛋白等。SIS中还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研究证实,这些生长因子即使经过消毒处理或长期储存,依然具有生物活性。总而言之,细胞外基质是由多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随着组织来源的不同,其功能也可能会有所区别。目前,我们尚未完全认识清楚细胞外基质所具有的三维组织结构,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简单的合成是无法构建出细胞外基质材料的,但细胞外基质中所包含的重要物质成份,例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和透明质酸等,可以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而且已经证实这些重要成份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都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各种各样的不同来源的细胞外基质,被作为一种支架材料,广泛的应用于组织或器官的重建,例如:来源于小肠、皮肤、肝脏、胰腺和膀胱等组织或器官。目前,诸如此类的细胞外基质材料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并大范围的应用于临床,例如:由猪小肠粘膜下层制成的ECM Oasi(sHealthpoint公司)、Restore(DePuy公司)、CuffPatch(Arthrotek公司),由人真皮制成的ECM Axis dermis(Mentor公司)、GraftJacket(Wright Medical Tech公司),由猪真皮制成的ECM Pelvicol(Bard公司)、Permacol(Tissue Science Laboratories公司)、Zimmer Collagen Patch(Tissue ScienceLaboratories公司),由牛心包制成的ECM Vascu-Guard(Synovis Surgical公司)、Peri-Guard(Synovis Surgical公司)、Dura-Guard(Synovis Surgical公司),都已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应用于简单或复杂的腹壁缺损的修补手术。目的:本实验以小鼠腹壁缺损为模型,通过对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ECM)—真皮基质(P-ADM)、心包基质(P-PC)以及猪小肠粘膜下层基质(P-SIS),体内弹性纤维、葡糖氨基聚糖类(GAGs)、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以及Ⅰ/Ⅲ型胶原比例的测定,来对比研究三种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规律。方法:第一部分: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的制备及其术后病理学评估。1.利用国际上传统的脱细胞方法制备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材料。2.动物实验:清洁级小鼠,数量共60只,约18-20g重,单笼喂养,建立小鼠腹壁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以同样大小的上述三种基质材料进行修复,于术后4周、8周进行取材评估。3.检测指标:(1).动物术后一般情况。(2).腹腔内粘连程度评分。(3).组织病理学检测。第二部分: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植入动物体内后降解规律的研究。1.动物实验:清洁级小鼠,数量共60只,约18-20g重,单笼喂养,建立小鼠腹壁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以同样大小的上述三种基质材料进行修复,于术后4周、8周进行取材评估。2.检测指标:弹性纤维、葡糖氨基聚糖类、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情况,以及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动物术中因麻醉意外死亡1条,其余个体都得以存活,至术后8周时,三组材料修复区修复效果较好,未见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后P-SIS组的腹腔内粘连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内的其余两组。术后4、8周比较:P-ADM组,GAGs含量减少(P<0.01);PC组,弹性纤维(P<0.01)、Ⅲ型胶原及GAGs数值上呈现上升趋势,后二者P值都是P<0.05;P-SIS组,弹性纤维(P<0.001)、GAGs(P<0.05)、Ⅰ型胶原(P<0.01)、及Ⅲ型胶原(P<0.05)数值上呈现上升趋势;且P-SIS组I、Ⅲ型胶原比例增加(P<0.01)。结论:P-SIS材料中,弹性纤维、GAGs及胶原的再生状况优于其他两组,且P-SIS材料不易引起腹腔内粘连,故P-SIS在组织工程学领域相对而言是更加理想的修复材料,具有更好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森林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及其重要。本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为研究区域,以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与利用模式这个目前国内外林业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也就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清醒意识到其基本路径,即认清当
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乡二元差异的逐步拉大,城镇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而乡村则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持续推动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而农村人口流向
上海豫园是江南五大园林之一,其独特的景观空间营造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与研究价值。该文从豫园背景、豫园的山石空间营造、豫园的水体空间营造等三个方面入手,解析了豫园景观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应用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动力性胃肠功能紊乱早产儿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6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合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食品安全不合格、卫生质量不过关、缺斤短两、环境"脏、乱、差"以及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已成为政府、行业以及市民高度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检查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照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50例)和轻度窒息组(50例),两组患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高原缺氧模型,研究雪莲黄酮胶囊对模拟高原缺氧环境小鼠心、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8000m高原缺氧环境,小鼠分别缺氧6h、9h
随着无线互联网快速发展,依赖于无线互联网的业务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存在着更多不足,具体表现为网速较慢、无线接入过程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稳定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