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桩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支挡结构,是指直径一般在100-300mm之间的小型的抗滑桩。这种小直径桩与传统支挡结构相比具有非开挖施工、对桩身周围土体扰动较小、布设位置灵活、施工速度快和经济性好等许多优点,其在浅层堆积层滑坡中应用越来越多。但目前微型桩加固滑坡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尚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微型桩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微型桩的应用与推广。鉴于此,为了得出微型桩的加固机理和设计技术,本文依托室内相似模型试验,针对浅层堆积层滑坡,主要进行以下研究工作并得出相应结论:1)根据弹塑性理论,研究了桩排间土体传力机制,利用桩土变形协调原理,分析微型桩的加固机理,综合对比,推荐采用传递系数法确定滑坡推力,结合普通抗滑桩计算方法、悬臂桩法及等效法进行微型桩内力计算,确定其水平承载力、抗弯承载力及抗剪能力。2)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不同试验工况,微型桩最终破坏形态表现出一致性,即滑面附近,滑面以-上受荷段桩身向滑体前缘弯曲变形,滑面以下锚固段向滑床后缘弯曲变形,滑面上弯曲点之间桩身发生倾斜变形,其余部分桩身未有变形出现,保持为竖直状态。确定了微型桩群的三种破坏形态,分别为整体破坏、单桩破坏和局部破坏。3)结合弹塑性理论和模型试验结果分析,归纳出了微型桩的设计原则,即合理桩间距宜为8-12d,合理排间距宜为10d左右,此范围不仅能有效发挥自身抗滑力还能最优发挥桩间土拱效应;桩体锚固深度以1/3-2/5桩长最佳;桩周土体较密实时,群桩宜采用排列形布设,土体较疏松时,群桩宜采用梅花形布设;群桩桩顶须设置连系梁,既限制桩顶位移又可使桩身受力更均匀饱满;依据实际降雨情况,设置相应排水系统。本文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模型试验方法讨论了微型桩加固浅层堆积层滑坡的设计技术问题,所得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