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泛素化修饰对上皮细胞来源的白介素-33结合IL13基因的调控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介素-33(IL-33)是白介素-1(IL-1)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与IL-1α一样都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可以作为细胞因子被分泌至细胞外,通过配体受体结合的方式发挥作用(IL-33/ST2经典途径);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核因子在细胞核内发挥调节基因转录的作用(核因子途径),但具体作用及其机制不甚清楚。有研究发现,IL-33在细胞核内通过与p65形成转录复合体或直接结合p65的启动子区来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IL-33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启动并维持Th2炎症反应,但其核因子功能是否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调控尚不清楚。基于IL-33核因子作用的重要性,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IL-33具体的核因子功能,主要是研究IL-33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泛素/去泛素化修饰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拟探究泛素/去泛素化修饰对IL-33核因子功能的调控。通过PEI(聚乙烯亚胺)转染的方式在HEK293T细胞(人胚肾上皮细胞系)中过表达带His标签的泛素(His-ubiquitin)和Flag标签的IL-33(Flag-IL-33),进一步运用Ni-NTA镍螯合树脂纯化这一方法检测IL-33的泛素化修饰,结果发现IL-33确实存在泛素化修饰;同时,Myc-IL-33和Flag-ubiquitin转染HEK293T细胞,免疫共沉淀发现IL-33与泛素存在相互作用;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Flag-IL-33和多个Myc标签的去泛素化酶(DUB,主要为USP家族),运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筛选IL-33的去泛素化酶,结果发现去泛素化酶USP17和USP21(泛素特异蛋白酶17和21)都能与IL-33相互作用;体外过表达IL-33、USP17和USP21,通过核质分离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三者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三者共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Ni-NTA镍螯合树脂纯化检测USP17和USP21对IL-33泛素化修饰的影响,结果发现USP17和USP21都能介导IL-33的去泛素化,它们的酶活突变体USP17 C89S和USP21C221A去泛素化IL-33的能力下降,而且USP17对IL-33的去泛素化能力更为显著;进一步实验发现,USP17能针对泛素第48位和63位赖氨酸相关的泛素化来介导IL-33的去泛素化;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Flag-IL-33和Myc-USP17或Myc-USP17C89S,使用CHX(环己酰亚胺)处理不同时间(0h、4h、8h、12h),通过免疫印迹检测IL-33的蛋白水平,结果发现USP17能稳定IL-33的蛋白水平,而USP17酶活突变体C89S不能有效稳定IL-33的蛋白水平;同样地,USP21也能稳定IL-33的蛋白水平。在TAP-IL-33稳转株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探索IL-33的下游靶点,结果发现IL-13的m RNA水平升高;比对不同种属(人、家鼠、狗、牛)的IL13基因组序列,发现在IL13翻译起始点前有一段约300bp大小的同源非编码序列(CNS),进一步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IL-33是否会结合这段序列,结果发现IL-33能直接结合IL13基因座位上的CNS,而且USP17能下调IL-33对IL13CNS的结合,USP17酶活突变体恰能在逆转这一下调。总之,我们的研究发现了IL-33作为核因子的一个新的下游靶基因,即IL-33能结合IL13基因座位上的CNS,并促进其转录;去泛素化酶USP17和USP21能对IL-33进行去泛素化修饰,这种修饰不仅影响IL-33的稳定性,还能调控IL-33对IL13 CNS的结合,即调控IL-33的核因子功能。IL-13是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所必需的的细胞因子,我们的研究表明IL-33可直接调控IL-13,这一发现为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创新,同时拓展了人们对IL-33核因子功能和泛素/去泛素化修饰调控基因转录的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深水平台的作业水深增加,在现有海洋工程水池中进行浮式平台物理模型试验时,需要将锚泊系统进行截断。其中,主动式截断锚泊试验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解决截断和全水深锚泊系统的静力和动力特性相似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实现锚泊系统截断点运动的执行机构及其跟踪控制展开研究。首先,选择Stewart平台作为适用的执行机构,基于运动学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其仿真模型,利用不规则位移运动信
风力机叶片、飞机机翼等曲面结构中裂纹等缺陷的萌生及扩展导致结构安全性能指标降低,带来安全隐患,其健康监测是质量监控与安全运行的核心关键。Lamb波具有传播距离远、对细微缺陷敏感性高,检测面积大等优点,被认为在结构健康监测中最有应用前景。但常用压电传感元件压电片硬度大、质地脆,不适用于曲面结构检测。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开展了含裂纹曲面板中Lamb波传播机理研究,研制一种柔韧性好、适合集成于曲面结构的0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5G有望在2020年及以后商业化,毫米波通信技术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是5G的关键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使得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数据速率的提高通常会导致很高的能耗,而且大规模MIMO系统由于部署了大量天线也会造成很高的电路功耗,这必然会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潜在
离子交换膜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解等领域,起到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传输离子等作用。尤其聚合物基离子交换膜具有结构设计性好、成本低、成膜性好等优势,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不断提高,叶片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由叶片造成的发动机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叶片断裂成为航空发动机事故的第一“杀手”,避免叶片断裂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制备一层具备高阻尼性能的无机纳米结构涂层,阻尼涂层减振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片断裂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准确模拟无机纳米涂层缺陷区域微观结构,揭示缺陷区域对涂层阻尼特性的影响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高度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第6位。由于缺乏有效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且对食管鳞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导致面对大部分初诊即为中晚期的食管鳞癌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 5%-25%。对深入研究食管鳞癌分子机制,开发有效治疗靶点,寻找新的有效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协
氢气因其可再生、绿色环保、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符合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还面临着一些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光电极材料的催化性能。钒酸铋(BiVO_4)作为光电催化分解水的热点研究材料,具有可见光吸收、价导带位置合适以及廉价易得等特性,被视为最具应用潜力的光电材料之一。然而,由于BiVO_4催化剂光生载流子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的协同作用,以期寻找一种治疗本病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81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7例。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性治疗(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其中A组的干预治疗,采用独活寄生汤加
随着创客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纷纷开展了创客教育。但是,要想真正让创客教育落地于中小学校,创客教育课程化已成为必然选择。因此,本研究通过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深入厘定河南省中小创客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以课程实施理论、创客教育理论和创客课程相关文献为基础,初步构建出中小学创客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框架,在课程论专家及创客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修改完善,并确定了课程实施
本文是依据作者于2017年在泰国调查所得的真实材料完成的,本文以诗琳通公主皇家中学汉语专业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