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等为主要临床特点,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广泛自发性出血、血肿或出血不止,甚至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暴发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目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以及有激素使用禁忌者,脾切除为ITP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后,有出现出血性并发症、血栓性并发症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如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分析影响脾切除治疗ITP预后的因素,不仅对欲行脾切除治疗的ITP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根据相关因素的结果判断已行脾切除治疗者的预后,并对估计预后不良的已行脾切除治疗的ITP患者及早干预,以避免术后严重出血症状的出现。目的探讨影响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及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关于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资料。将所搜集资料纳入原始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进行核对,根据纳入及剔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本研究目标标准的研究文献,将所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Review Manger软件(Revman4.2由Cochrane协作网提供)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的结果选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各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共有23项研究包括119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脾切除治疗有效组966例,脾切除治疗无效组224例。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提取资料行统计分析结果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切除治疗有效组与脾切除治疗无效组:1.性别为女性。其合并OR值为1.42,95%CI=[0.74,2.76], p=0.2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手术时年龄<40岁。合并OR值为5.98,95%CI=[1.47,24.26],p=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手术前病程<1年。其合并OR=1.33, 95%CI=[0.52,3.35], p=0.5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4.手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合并OR=2.55,95%CI=[1.08,6.04],总体效应检验Z=2.13,p=0.0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5.手术前激素治疗有反应。合并OR=2.01, 95%CI=[1.27,3.20],总体效应检验:Z=2.95,p=0.00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6.每视野内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其合并OR=11.34,95%CI=[1.54,83.71],总体效应检验:Z=2.38,p=0.0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7.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高于正常。合并OR=1.67,95%CI=[0.69,4.03],总体效应检验:Z=1.14,p=0.2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8.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脾切除术(LS)。合并OR=1.06, 95%CI=[0.35,3.15], p=0.92,结果无统计学意义。9.手术后血小板在3天内上升至100×109/L。合并OR=5.65,95%CI=[2.28,13.98], Z=3.74, p=0.000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10.手术后血小板峰值超过400×109/L。合并OR=4.78,95%CI=[1.94,11.78], Z=3.40, p=0.000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目前提示中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脾切除治疗预后较好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年龄<40岁、手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手术前激素治疗有反应、每视野内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手术后血小板在3天内上升至100×109/L、手术后血小板峰值超过400×109/L。2.以OR为为效应指标(见附录1),手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L、手术前激素治疗有反应与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呈中等关联;手术时年龄<40岁、手术后血小板在3天内上升至100×109/L、手术后血小板峰值超过400×109/L与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呈强关联;每视野内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与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呈很强关联。3.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切除治疗前应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如年龄、激素治疗反应情况,测定血小板计数,并行骨髓穿刺检查了解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根据上述数据进行术前评估,估计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有条件者,可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行脾切除治疗后,应检测患者血小板上升速度及上升峰值,以预测手术后的效果,并给予及时的对症治疗。4.由于纳入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且试验设计存在不严谨的方面,有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进一步更具说服力结论的得出,有待于多个设计科学的、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