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废旧产品的循环再利用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大量关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那么,如何在产品有限的生命周期内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企业开始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回收产品回收再制造商根据产品的耐用性选择不同的回收处理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了两种回收处理方式:一是可以用于产品的再制造,不仅仅节省了产品制造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而且还会减少环境上的污染,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二是回收回来的产品经过简单的处理在二手市场进行销售,消费者可以直接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二手件,经过修复的二手件性能可以与甚至超过新品的性能,但价格却只有新品价格的50%。本文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依托背景,2009年,我国已经成为了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大量生产就意味着大量消费,大量消费会导致大量报废,所以报废汽车的零部件回收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产业之一。欧盟、北美以及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建立了专业的汽车回收处理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还比较晚,需要我们充分意识到汽车行业的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如今,消费者效用是驱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内部因素,面对回收处理的产品消费者效用的存在促使生产再制造商在处理产品的定价问题上要多花一点心思。简言之,消费者和再制造商作为两个利益矛盾体,怎样在一个问题中得到利益的均衡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研究生产再制造商的收益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回收处理的经济适用性简化模型,假设了待回收处理产品接受了再制造商的单一处理,这里主要重点介绍了两种单一处理方式,用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简单赋值得到两种单一一处理模式下生产再制造商的收益对比图。其次,第二部分将这两个单一处理方式混合在一个回收处理活动中,进行求解及算例仿真。并对混合处理模式下处理方式的选择系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到了一些理论上的结果,给企业运作提供了管理上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