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瘀证关系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基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瘀证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与数据依据。研究方法:1.根据横断面的调查研究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表设计。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中医药大学门诊部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78例,分为轻度脂肪肝(136例)、中度脂肪肝(30例)、重度脂肪肝(12例),并采集患者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中医四诊信息、体格检查及血常规、肝功、血脂、血液流变学、腹部彩超等信息。2.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象等信息,参照《血瘀证症状分级量化表》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瘀证积分。3.运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运用卡方分析研究年龄、性别、BMI之间的关系,运用方差分析研究红细胞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各组间的变化情况,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NAFLD患者所观察实验室指标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相关性,检验标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1.本研究中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BMI<24者,女性比例大于男性比例;BMI≥24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比例。男性BMI均值明显高于女性BMI均值。(P<0.05)。3.体重指数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本研究中178例患者根据腹部彩超程度分级,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指数、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在各组间变化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瘀证症状积分统计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流变指标均值与正常参考范围对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正常水平(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tk低于正常水平(P<0.01)。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相关性分析1.血常规相关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与血瘀证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2.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氨转肽酶、胆碱酯酶与血瘀证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3.血脂相关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与血瘀证症状积分呈负相关(P<0.05)。4.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压积、全血高、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与血瘀证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tk与血瘀证症状积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1.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存在血液流变学变化,并随脂肪肝程度加重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增加,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血瘀证关联,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血瘀证,早期或轻度无明显临床症状有血液流变学改变可用活血化瘀法干预治疗。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瘀证症状量化积分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密切相关,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血瘀证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Meta分析方法为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月经过少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按照PICOS策略制定的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
目的:本课题意从临床疗效方面观察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 MT)联合针刺疗法(acupuncture therapy A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要求,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AT组和MT+AT组。AT组在接受内科、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30min针刺治疗;MT+AT组在AT组的基础上加30min镜像疗法。两组患者均1次/天,5天/周,共2周
目的继承发扬导师“益气以扶正、活血以通络”的学术思想,观察导师经验方“益气活血汤”对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对照试验原则,随机将符合脾肾气虚兼血瘀型CKD3-4期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予西医治疗联合导师临床经验方益气活血汤。两组治疗持续1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实验室指
目的:厌食症为儿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及就诊率高,而中医对诊治此病的方法众多,优势明显。因此,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能否改善脾虚夹滞型厌食症患儿的生活质量,为中医治疗此病提供防治方案。方法:本课题将筛选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72例脾虚夹滞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将入选的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不少于30例),实验组予口服蓝芸助食汤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江中牌健胃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中药联合U4治疗仪治疗脾肾两虚型子宫脱垂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脱垂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并向临床应用推广。方法:本课题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予中药+U4治疗仪+凯格尔训练,对照1组予U4治疗仪+凯格尔训练,对照2组予凯格尔训练。记录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POP-Q分度、盆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用调经汤联合优思明对诊刮术后肾虚血瘀型崩漏患者的治疗作用,旨在为治疗诊刮术后肾虚血瘀型崩漏提供一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云南省中医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诊刮术后肾虚血瘀型崩漏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调经汤联合优思明组)、对照组(优思明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月经及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血脂的相关性,为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提供规范化的参考和依据,指导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为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及血脂异常患者260例。运用四诊方法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并收集每个患者基本资料,血脂、颈动脉超声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固肺汤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肾气(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而验证穴位贴敷联合固肺汤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比单纯中药内服治疗的有效性,为中医内外合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取肺病科(云南省中医院光华院区)门诊患者且符合纳入标准72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组随机分成36例。处理: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内服中药固肺汤,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本课题以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并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加减益气活血汤对本次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表现、衰弱改善程度及血压控制的临床疗效,评估本方在临床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治疗思路。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减益气活血汤
目的:在“治痰先治气”理论指导下,研究益气化痰方(治疗组)对肺癌气虚痰湿证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气虚痰湿证)、PS评分的变化情况,来评价此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每组各纳入22例,治疗组予益气化痰方治疗(口服,1剂/日,3次/日),对照组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口服,6g/次,3次/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PS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