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自治区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中行政级别最高的单位,也是自治权最大的行政单位,其管辖区域面积广阔。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少数民族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民族问题,对此特别加以重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如果对少数民族民生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漠视态度,就有可能使一些原本简单的经济社会问题演变发展为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政治冲突,对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民生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有些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同时,各民族自治区内部之间民生发展也不平衡。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民族自治区的民生发展状况,对于科学确定各民族自治区的民生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民族自治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作为一个群体进行整体研究,是我国民生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尝试。笔者首先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前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民生现状和发展速度进行了测量和科学评定,获得各民族自治区民生状况的各类信息和细节特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不仅对民族自治区自身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指标排序,还对民族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沿海发达5省(市)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纵向对比分析中,客观地体现了取得的成就;从横向对比分析中,直观地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努力做到方法科学、数据真实、结论客观,力求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和对策相结合。全文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通过界定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概念,指出研究民族自治区民生问题的意义,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中把握当前民族自治区民生问题研究的不足,以此确定本文的研究视角和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是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分述当前中国民生理论的三大来源:西方社会中与民生有关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第3章民族自治区民生评价体系设计。首先从宏观上介绍我国民族自治区的基本概况,在回顾民生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要求,同时结合民族自治区实情,构建我国民族自治区民生发展量化评价体系。此章是后面一章分析对比的基本点。第4章对民族自治区民生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首先按照民生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直观描述民族自治区民生水平在全国区间位置;再用纵向比较方法,回顾各项民生指标发展的轨迹、民生质量提升的速度,总结并坚持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用横向比较方法,分析民族自治区与沿海发达5省(市)的差异,客观评价民族自治区民生的突出成绩和相对差距,力求对民族自治区民生状况有真实、全面的把握。第5章分析民族自治区民生发展的不足之处。主要从城乡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文化发展劣势明显、城乡隐性失业比例增大、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差距较大、住房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和老年社会保障尚需提高6个方面进行分析。第6章总结民族自治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包括:社会稳定是民族自治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民族自治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文化繁荣是民族自治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准确把握政党、政府和群众三者角色定位是民族自治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第7章提出加快民族自治区民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主要针对民族自治区民生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十二五”期间国家要转变发展模式,以民生为先,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我国民族自治区民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将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把握当前我国各民族自治区的民生状况和进步程度,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不同民族区域的差异化国家援助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