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T油田封堵底水用树脂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e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T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主要以直井模式开发。目前油田底水上升情况严重,底水锥进对油、气藏开采不利。为保持油藏的有效开采,需进行底水治理。由于油藏埋藏深、温度高、地层水含盐量大、油层厚等原因,注水泥、注冻胶建隔板封堵底水都存在凝胶时间可控性差、耐温性差、稳定性差、强度低等缺陷。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通过QC-90树脂添加引发剂、缓聚剂构建高强度、凝胶时间可控、稳定性高的化学隔板体系。论文依据半衰期、临界温度等在10种引发剂中初步筛选出甲乙酮过氧化物和过氧化二叔丁基,依据溶解性、毒性在4种缓聚剂中初步筛选出氮氧自由基哌啶TBP和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PC。随后通过固化时间、压缩强度优选出缓聚剂氮氧自由基哌啶醇(TBP)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作为QC-90树脂的引发阻聚体系。分别改变引发剂、缓聚剂的用量研究其对QC-90树脂固化体系固化时间、压缩强度和破坏形式的影响,对该化学隔板体系的粘度、温度敏感性、固化强度、配伍性、封堵性等性能给予研究,并在隔板材料的密度、缓聚剂加入方法和乳化性做出进一步调整研究以提高其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5℃下粘度为430 m Pa·s,有较好的流动性;100℃以下的固化时间为1天以上,130℃固化时间为3小时,温度敏感性较强;130℃下,固化材料放置在西部T地层水的质量和力学稳定性高于柴油环境中的稳定性;该体系与地层水有很好的的配伍性,与柴油配伍性较低,影响固化;成胶液与砂有很好的胶结效果,并且成胶液渗入砂中的部分能够很好的将砂粘结在一起,有很高的抗压缩强度;缓聚剂提前加入会缩短该体系固化时间;烷醇酰胺作为乳化剂时QC-90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形成较为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稳定时间为2天,乳化前后的树脂体系均有较好的封堵底水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常规水基压裂液逐渐暴露出了储层损害严重、水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压裂改造在非常规油气藏中的应用。针对水基压裂液存在的以上各种问题,有必要研究和发展储层配伍性好、无需压后处理、可循环利用的烃基压裂液。本文对烃基压裂液稠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室内制备了两种烃基压裂液体系:一种是基于传统交联方法的烷基磷酸酯型烃基冻胶压裂液,一种是基于自组装机理的双烷基脲型超分子烃
学位
目前稠油油藏的开发主要是以注蒸汽热采的方式为主。受到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使得蒸汽汽窜现象较为严重,蒸汽波及系数低;由于稠油黏度较大导致其难以从岩石上剥离下来,使得洗油效率较低。为改善稠油注蒸汽开发效果,本论文构建一种适合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复合增效剂体系,包括扩大蒸汽波及体积的高温封堵剂和提高洗油效率的高温洗油剂,对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导致的蒸汽波及系数较低的问题,采
学位
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后,储层情况复杂,油田面临着主力层系含水高、调整措施效果变差、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不同层系、不同井区开发状况有所差异,所需的调整措施也有所不同。为了达到良好的增油降水、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单井不同小层上同时采取必要的增产措施。为实现单井多措施的筛选和协同优化,有必要针对储层条件和不同井区的开发状况,对增产增注措施进行效果预测,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统筹规划调整措施,
学位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智能油田中的闭环油藏开发理论通过动态监测油气藏状态并采用最优化技术实时制定最优开发方案,可实现对复杂油藏的经济高效开发。然而,我国大多数油田油水井数多,地质情况复杂,给智能油田的实时调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是如何实现对此类基于数值模拟的大规模优化问题的高效求解,提高智能优化调控的实时决策效率。本论文分别针对大规模生产优化问题的计算耗时特性与大规模特性展开研究。针
学位
随着世界油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储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致密油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常规油气藏相比,致密储层大多属于异常超压地层,内部发育大量的微纳米级孔隙,渗透率极低,多相流动时毛管阻力大。尤其页岩储层含有大量的干酪根,对油气的存储和运移特征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注水和聚合物驱都不适用于致密油的开发,致密油开发多采用水平井压裂后衰竭式开采,即依靠储层岩石以及流体的天
学位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我国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研究状况处在实验室模拟和初步试采阶段,缺少系统开发水合物的研究。因此,如何高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成为研究重点,井网系统及注采参数是高效开发水合物的关键问题。室内实验规模有限,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开采过程中水合物的变化情况,更无法预测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且由于经济等原因开展矿场井网实验较为困难。数
学位
CO2混相驱是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手段。我国油藏原油储层压力往往低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无法达到CO2混相驱,驱油效率不尽如人意。降低CO2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为技术关键。目前降低混相压力的方法主要有混相溶剂法、超临界微乳液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2/原油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但也都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气溶性表面活性剂降低体系混相压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开发合适的气溶性表
学位
注水是低渗砂岩储层开发的主体技术,但低渗砂岩储层的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导致注水开发效果通常较差,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储层改造工艺措施来增强开发效果。砂岩基质酸化是油气井稳产、增产,注水井稳注、增注的主要工艺措施之一,但是传统理论与方法不能较精确地研究与解释酸岩反应与形成伤害的机制。国内X采油厂S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油藏,孔喉半径小,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严重,低孔低渗区域长期欠注,为了扩大
学位
随着压裂技术的发展,致密油藏的开发在油田开采中得到重视,占油气开采比重越来越大。但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常规压裂改造措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针对性,增产效果有限,因此人们提出采用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对致密油藏进行压裂改造。压裂暂堵剂是转向重复压裂技术中重要的添加剂,对于封堵老裂缝以及新裂缝的重新定向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压裂改造的效果。目前转向压裂施工中采用的暂堵剂大多存在封堵强度不高、耐温性差、
学位
地下储层结构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将会出现明显改变,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地下储层受外界的高温作用。例如,在核废料地下存储及稠油开采的过程中,储层岩石受高温作用会出现热损伤,孔隙空间会发生明显变化。二是高温储层与注入流体的相互作用。当流体注入干热岩等高温储层时,岩石受热冲击作用会迅速降温,孔隙空间也会发生明显改变。温度变化对岩石微观结构的改造,对孔隙内流体的渗流过程以及渗流过程中流体与岩石传热过程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