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像中的身体及其文化意蕴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的思想史上,“身体”成为一个不断出现的名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各国学者纷纷关注“身体”问题,对它的阐释遍及各个研究领域。 进入视像时代后,各种媒体生产的大量身体图像已经将我们置身于一个身体图像组成的符号城中,这些身体图像由媒体制造,然后由整个社会和文化建构,成为一个负载着多重含义的能指符号,作为隐形的文化场阈,“身体”散发出丰富的文化信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含义,也负载了这个时代的某些文化形态。但是对视像中的身体这一现象包括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无人从理论高度予以全面阐释,本文从商业、审美、文化多个角度和层面对“身体”进行阐释,力求开拓视像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为研究身体文化和电视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在序言中对视像中身体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回顾,第一部分对本文涉及到的视像、身体等概念作了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第二部分,从技术因素、商业目的、审美意识以及文化观念的层面探讨身体如何在视像中呈现,第三部分读解出视像中身体表征背后深蕴的文化含义,包括性别关系的视觉表达,窥视欲望的视觉满足和狂欢快感的视觉体验,结语指出视像中的身体呈现尊重人类感官需求、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正面价值,同时也指出荧屏上过度、无节制的身体视像的价值误区和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倡导建立一种带有人文关怀,积极健康的视像身体观。
其他文献
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理性之美。此外,它与前代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在题材上和结构构成上
杨潮观是清中叶的一位杂剧作家,他的短剧集《吟风阁杂剧》将短剧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全面分析杨潮观及其《吟风阁
本文立足于晚明社会的特殊性,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的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晚明文人意趣及晚明陶瓷纹饰的渊源,揭示晚明文人意趣对于景德镇